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会基地
科研基地巡礼:南充市委党校科研工作综述(2010-2014年)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3日 部门/单位:科研处 文:- 图:- 签发人:李翔宇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科研基地巡礼:中共南充市委党校科研工作综述(2010-2014年)
一、科研工作制度建设
2010年以来,根据学校科研工作发展的需要,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制定并多次修改完善了科研工作管理办法。2011年6月,在原《中共南充市委党校科研工作管理办法》(南委校〔2007〕12号)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中共南充市委党校科研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南委校〔2011〕46号);2014年10月,重新修订了《中共南充市委党校科研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南委校〔2014〕58 号);2014年12月,再一次修订了《中共南充市委党校科研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南委校〔2014〕123 号);2014年12月,还制定了《中共南充市委党校事业人员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南委校〔2014〕120号)。上述办法的修订,对全校教研人员每年必须完成相应的科研工作量及其考核作了明确规定,对于进一步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情况,加强科研队伍建设,调动教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鼓励科研成果高立项、高发表、高获奖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二、科研工作队伍建设
5年来,我校科研工作很抓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养,科研力量有所壮大,科研队伍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队伍结构日趋合理。目前,教研人员年龄呈梯队状,从20多岁到50多岁,每个年龄段都有一些科研比较出色的代表,这就避免了科研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二是队伍文化层次有所提高。近几年来,学校陆续进了一批硕士研究生,并逐渐把他们培养都成为了科研队伍中的重要成员,有的甚至可以主持课题和发表较高层次的作品,有的已成为我校科研队伍的中坚力量。三是组合格局发生变化。过去我们往往是教研人员自由组合搞科研,是一种松散型的组合方式。目前,学校规定以教研室为单位,由教研室主任带领本教研室教师联合攻关、集体攻关,逐渐向一种紧密联合的组合方式转变。
三、科研工作作风建设
我校要求教研人员加强调查研究,使科研接地气。一是搞科研课题力求紧密联系南充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围绕服务大局做文章。要求教研人员在课余时间,特别是在寒暑假期间,走出大门搞科研,走近基层,走近民众,走近生活,深入调查研究,反对闭门造车,反对网上调研。二是端正科研态度,树立良好的学风。学校要求教研人员多读书、读好书,用学习能力提升科研能力。
四、科研工作智库建设

近5年来,我校重视智库建设,发挥思想库作用,产生了较大数量并有较高质量的科研成果。2010-2014年,我校教研人员共发表学术论文583篇(其中,核心刊物5篇,国家级28篇,省级154篇,地市级396篇),主持完成调研课题136项(其中,国家行政学院课题1项,省社科课题1项,省委党校课题25项,省党建学会课题1项,南充社科规划课题54项,其他任务性课题54项),出版专著7部,出版论文集9本。这5年以来,我校继续以校刊《求索学刊》为载体,将我校教研人员撰写的调研报告编印成《中共南充市委党校调研成果汇编》,送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请他们阅读,供他们参考。2013年以来,我校还搞了“重要成果专报”和“调研成果专报”,对重要的科研成果或者有特色的优秀调研成果,用专报的方式,报送市委市政府领导,供他们参考,发挥科研资政作用。

 

                                                   (中共南充市委党校科研处   蒋建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