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四川党校报 > 2021年 第10期 > 第7版 牢记初心使命 坚持党校姓党 献身党的教育事业
在专业技能上优秀并领先 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5日 部门/单位: 文: 图: 签发人:

在专业技能上优秀并领先 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

孙彪 1955年9月生,200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原信息技术部主任、二级教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记者问:孙教授,请您谈一谈您的入党经历和对党的初心、使命的认识。

我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从我记事起,父母就经常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对我们几兄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所以很小的时候就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这个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全家的幸福生活。我的父亲出生于山西左权县的一户穷苦农民家庭,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进川剿匪,多次荣立战功。我的母亲出生于武汉汉口,1937年9月,日军轰炸武汉致使年仅3岁的母亲失去了家园和父母,沦为孤儿。她被以宋美龄为首的国民党上层妇女和邓颖超为首的中共妇女在汉口成立的战时儿童保育会所收留,最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党并参加了解放战争和进川剿匪。

“政治上追求进步,与党保持高度一致”是父母对我们家几兄弟一贯的要求。1998年初,自己成长为学校计算机学科的带头人,计算机专业教授。随后调到党校工作,在校领导和支部同志们的帮助和培养下,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1年7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如愿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记者问:请您回忆一下全省党校信息化建设是如何起步,蓬勃发展起来的?当时面临重重困难,是怎样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完成的?

1999年春,中央党校准备牵头实施“全国党校系统卫星远程教学网”的“天网”工程,由此推动全国各级党校的信息化及远程教学工作。我们认为这是我校快速发展信息化的有利时机和难得的机遇,应尽全力争取加入首批试点。报经校领导同意后,经过我们的多方努力和争取,终于成为了首批试点“天网”的六家省级党校之一。

为了抓住这一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难得机遇,结合我校和全省党校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我们在全国党校系统率先提出了“中央党校远程教学天网”、“省委党校校园网”和“四川干部教育网”“三网合一”统筹推进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并将这一工程纳入学校“十五”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

在“天网”项目的带动下,我校当年就启动了校园网二期建设、教学计算机房改造、主体班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由DOS转到Windows)、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和使用、校园网站建设、校园网接入互联网以及连接全省党校的“四川干部教育网”建设、接入四川“党政网”等信息化建设项目,使我校的信息化建设一跃进入全国党校系统的领先阵营。

此后,学校形成了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的五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的惯例,即使在学校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也要留一块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从而保证了我校一系列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其中,“中央党校卫星远程教学网覆盖全省党校”、“全省党校系统三网合一”、“四川省拟任县处级党政领导职务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四川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学网(党校部分)”、“全省干部教育培训综合智能化管理平台”、世界银行牵头的“全球远程发展学习网”、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开发办牵头的“西部开发远程学习网”、“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党校系列仿真实训室”等项目的不断开花结果,使我校信息化建设始终保持在全国省级党校前列,为我校争得了不少荣誉。

记者问:在工作中您认为哪一段时光、哪一个时间节点是最难忘的、最关键的?

在党校工作近二十年中,有许多激动人心和难忘的时刻,但我认为最难忘和最关键的还是我校信息化起步的重要事件“天网”的建设。

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我们按中央党校的要求,在时间、技术和资金都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于1999年8月底前,按时、保质地建成了我校的卫星地面接收站,确保了作为试点单位之一的我校赶上了中央党校隆重举行的“开通仪式”,“开通仪式”上,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锦涛校长参加了“天网”的开通仪式,对“天网”的建成、投用以及效果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对党校系统通过“天网”这种信息化手段来推进现代化党校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其在未来的党校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寄予了厚望。

2003年12月11日,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曾庆红、常务副校长俞云跃在我省省委书记等省领导的陪同下,专程到我校视察信息化工作,在我校的远程教室通过中央党校卫星远程教学网与中央党校的王伟光副校长等进行了远程对话,又通过我省自建的四川干部教育网远程会议系统与我省多个市州的领导进行了远程对话。

这两次重要的远程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各级领导对党校信息化的认识和重视,树立了党校信息化的良好形象,对我校和全省党校系统大规模开展信息化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

记者问:请您谈谈青年教师和青年干部最应该为将来的事业与人生积累什么?您对他们有什么寄语?

我觉得年轻人正是打基础的最好时机,其中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自己未来立足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和服务于社会的专业技能。要想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一员和优秀分子,首先就应该在专业技能上优秀并领先。在自己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同时,及时将所学所得与自己的岗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同时尽可能地团结和带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形成越来越大、越来越强的专业化团队,并不断发挥团队的巨大作用,形成一股持续不断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激流,这个既定目标就是党和祖国的伟大事业,使自己最终化为祖国建设、民族复兴滚滚洪流中的一朵浪花。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