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四川党校报 > 2023年 第18期 > 第6版 党校初心
牢牢把握“四个发力”要求 全面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效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8日 部门/单位: 文: 图: 签发人:
文章作者:◇ 赵 平

2023年7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四川视察指导,提出“四个发力”的殷殷嘱托。乐山市党校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践行“四个发力”要求,奋力推动新时代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同时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为党育才,就是要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党校要优化“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始终践行“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训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统筹谋划,着力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同时发力。

一是抓深理论教育。坚持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开发形成“总论+分论+专论”“1+N+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即1个总论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N个分论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经济思想》等系列专题,1个特色课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设置“经典著作导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央、省委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2个教学模块,推动理论教育更加系统深入、入心见行。

二是抓牢党性教育。坚持重点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革命传统、党风廉政教育。突出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教育,强化政治忠诚、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坚持用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干部,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开展政德教育、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设置“四史”“党章党规党纪、道德品行和法治思维教育”“革命传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新时代党性教育”3个教学模块,把党性教育贯穿教学和管理全过程,真正使党性教育更加触及灵魂、入脑入心、刻骨铭心,让学员记住一辈子。

三是抓实能力培训。坚持以提升“七种能力”“八大本领”“七大思维”为重点,聚焦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市委“产业强市、旅游兴市”实践定位,加快提升乐山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建设“中国绿色硅谷”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开展务实管用的专业化能力培训。设置“能力培训”“新思想指引下的乐山实践”2个教学模块,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能力培训更加精准高效,帮助学员弥补知识缺陷、能力短板、经验弱项,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更好胜任领导工作。

二、在教学改革创新上精准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创新是提高党校办学质量的不竭动力,也是党校工作保持生机活力的必由之路。”“要通过深化教学改革,让学员在党校期间感受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干部教育培训的供给能否精准匹配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是决定干部教育培训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党校要从供需两端着力,在教学改革创新上精准发力。

一是做准需求调研。服务大局、按需施教,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首要原则。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前提是要弄清楚需求是什么。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首先取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其次是一般需求,即岗位和干部的需求。关键是要深入调查研究、强化综合研判,科学精准、全面细致把握需求。调研要做到三个需求相结合,搞清楚三个“是什么”,即学员想不到、想不明白的问题是什么,学员能想到、想错了的问题是什么,学员想到了但不会表达的问题是什么。

二是推进教学改革。摸清了需求,就要在供给侧下功夫,切实做到按需供给、精准供给。实施“菜单”式选学,深化教学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实施分层分类精准培训,精心设置教学单元,精准构建课程体系,精细确定培训内容。采用“理论教育+党性锻炼+能力培训”“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交流研讨”等方式,大力推行互动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式教学,解决学员坐不住、听不进、悟不透、用不上等问题。提高互动式教法比例,开设学员论坛、读书分享会、结构化讨论等研讨式教学课程,模拟新闻发布会、主题演讲训练等模拟式教学课程,以案说法、依法行政案例研讨等案例式教学课程,应急管理桌面推演、应对媒体训练等体验式教学课程,提升教学的感染力、震撼力、针对性、实效性。

三是完善评价机制。坚持把最严格的标准贯穿教学管理工作始终,完善“课程开发—教学实施—教学评估”的闭环管理体系,着重推进教学专题开发改革,组织校内外专家开展常态化课程提质评审,实施教师全员参与的集体备课,实行政治问题“一票否决”,健全课程择优和淘汰机制,建立教学质量示范班,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建立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设置不同的评估指标,按教师职称设定教师教学基本工作量,对年度教学工作进行考核,引导教师潜心研究,优化教学设计,做到约束与激励两手抓、齐规范,不断推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严格落实教学质量效果测评制度,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理论阐释、问题导向、对策分析、讲课艺术等方面进行测评,对学员反馈的意见进行汇总,并要求教师采取措施及时改正。

三、在师资队伍培养上全面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实施党校系统‘名师工程’,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主体,着力培养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知名教师,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一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在学科领域有影响的知名专家。”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的水平决定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党校要在培养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名师上全面发力。

一是政治要强。政治素养是衡量新时代党校教师能力水平的核心和重点。新时代党校教师,必须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擦亮“政治强”的鲜明底色。必须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引导学员学懂理论、弄通经典、做实工作,为学员在深化消化转化理论上提供帮助,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宣讲者、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真正做“两个确立”的坚定捍卫者、“两个维护”的忠实践行者。

二是业务要精。业务精是党校教师做好各项工作的支撑。新时代党校教师,必须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树立“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把每堂课当成第一堂课来备、把每堂课当成最后一堂课来讲”的意识。必须以讲全讲准为基本要求,以讲深讲透为鲜明导向,以讲新讲活为努力方向,在体系化讲解、学理化阐释上下功夫、见实效,将党的创新理论大本大源、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原创贡献讲清阐明,充分揭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所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必须在科研咨政上发挥团队作战,多搞集成、多方调研、善于借力,多出成果、多出精品,真正赢得学员、同行、领导的尊重。

三是作风要好。作风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党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党校教师,必须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坚决站稳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不动摇,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必须以好的教风学风传道授业解惑,要有厚实学术功底、严谨治学态度。新时代党校教师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党的理论、党的信仰的传授者,既要靠党的真理力量去引导人,又要靠教师的人格力量去感染人,要在自身党性锻炼上更加严格,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学员,要强化身份意识、使命担当,提升情怀境界。

四、在精品课程打造上持续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质量立校是党校工作的重要遵循,是全面提升党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抓手。党校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质量兴则党校兴、质量强则党校强。”坚定把质量立校作为办学治校的生命工程,树牢“课比天大”理念。精品课程是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门面”和“头牌”,必须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一是选题把关。坚持突出主业主课,精品课程建设重点开发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反映各领域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的精品课程,要讲清楚讲透彻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管党治党的根本要求。围绕“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聚焦三大需求选好讲题,形成以党的创新理论为第一讲题、以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为主体、以能力培训为重点的党校特色精品课程体系。

二是集体攻关。坚持项目化管理,整合系统力量,组建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形成“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教学科研共同体,高起点定位理论视角、搭建课程框架、推动特色创新。按照“三审一讲两评”的精品课程开发流程,突出精品精质,对确定的核心课程,坚持集体讨论核心观点、集体撰写课程教案、集体设计教学流程,确保观点提炼、材料选用、课件制作等全过程锤炼。

三是后期打磨。坚持实施课程试讲制度,从学术框架、学理逻辑、内容安排、授课技巧等方面对课程开展互评,提升磨课效果。开展“优质一堂课”活动,教师全员备课、集体听课、实战练兵,实现教学相长。实行课程准入机制,进入主体班次的课程,按照“申请—评分—合格—入库”的程序,由校(院)学术委员会评分。狠抓教学质量评估,运用“学员评价+教学督导”的形式,对进入课堂的每门课程开展教学满意度测评,结合各班次教学测评数据,综合研判课程教学效果及存在问题。

 

[作者系乐山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教授]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