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四川党校报 > 2023年 第9期 > 第7版 党校初心
守正创新 精业笃行 乐至县高质量落实党校分类建设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2日 部门/单位: 文: 图: 签发人:
文章作者:吴 鹏

近年来,乐至县委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县级党校分类建设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分类建设,有力推动了党校工作高质量发展;县委党校在省市党校的悉心关怀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强力推进规范化特色化内涵式发展,推动教学培训迈上新台阶、人才队伍激发新活力、办学治校呈现新气象。

一、突出政治引领,坚定办学方向。坚持政治建校,自觉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位要求,全力打造践行“两个维护”的红色殿堂。一是坚持党校姓党不动摇。始终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校工作始终,一切教学、科研、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晓晖书记在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和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精神,自觉做到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要求干什么,党校就坚定干什么。二是抓好主业主课不松劲。坚持把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党校工作的重心,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主课、必修课,在主体班次中集中开展思想理论、党性修养、法纪法规和党史学习“四项教育”,党性教育课程比重保持在30%以上,教育引导学员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三是加强机关党建不停步。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模范机关建设为引领,探索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一把手”讲党课、“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双述双评”、政治生日等组织生活制度。设立党校机关党总支委员会,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党建工作新活力,全面推动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责任落实,筑牢办学基础。县委始终把抓好党校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行上,全面落实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主体责任。一是高位推动举措实。县委始终把党校工作纳入县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建立健全县委常委会定期研究党校工作制度、县委分管领导督办落实制度;县委书记亲自担任党校分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党校工作、到党校调研指导工作、对党校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切实加强对党校工作的领导。选优配强配齐党校领导班子,常务副校长兼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并全票当选新一届县委候补委员,有效提升对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的统筹协调力度。二是支持保障力度大。全力落实办学保障,所需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的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全力加强师资培养、特色课程开发、课题调研等方面财力保障,用好用活每一分钱,确保党校工作有序开展。三是阵地建设标准高。以“红色研学”为切入口,以“未来乐至、资阳的主要党性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基地”“成渝地区中轴线上以红色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研学路线重要站点”为建设目标,毗邻陈毅故里景区集中打造“一校四基地”新校迁建项目,推动县委党校与党性教育基地、国防训练基地、法治教育基地、研学实践基地一体打造、融合发展,不断增强乐至党校红色教育辨识度和影响力。新校区建筑面积3.65万平方米,规模是老校区的4倍还多,能同时容纳1000余人培训、900余人用餐、250人住宿,各类设施设备完全能满足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等一系列需求。

三、围绕中心大局,抓实主责主业。坚持把党校工作放到全县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去部署、去推进,着力推动教学科研资政工作提质增效。一是突出需求导向。紧扣乐至高质量发展需要,围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把组织要求、履职需求、干部诉求结合起来,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差异化设计培训课程,确保每一门课程有针对性、实效性,有效帮助基层党员干部吃透政策、熟悉工作。二是突出教学实效。注重学用结合,探索推行“党校+教学点”教学模式,充分用好现场教学点等各类载体,创新研讨式、体验式教学方式,大力开发现场教学课程,将教学办到项目一线、田间地头,不断丰富教学课程内容,推行“点餐选课”,设计乡村振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学习套餐”,开设“农技专家到田间”“车间党课”等一线课堂,“我在红色村讲党课”在四川党建网展播。三是突出科研资政。聚焦大事要事,抓好理论研究,充分发挥党校智库作用,形成一批有特色、有质量的科研成果,2020年以来,党校教师完成省市党校、市社科联调研课题20个,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公开刊物发表理论文章8篇,20余篇入选市级以上理论研讨会,获得市厅级科研资政成果奖5项,5份决策咨询报告获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肯定性批示并批转有关部门。

四、注重人才支撑,建强师资队伍。坚持人才兴校,扎实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新时代党校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一是优化编制配置。紧跟新时代党校发展需要,将原有25名参公管理编制进行调整,设置12名参公编制和13名事业编制,在此基础上,核准党校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4人,职称高中低比例达3:4:3。二是强化人才引进。县委将招引党校教师纳入全县人才政策和人才计划支持范围,先后引进3名研究生,招录4名本科生,从教育系统遴选优秀教师充实专职教师队伍,从仅有参公教师到拥有13名专业教师、5名本校兼职教师、4名研究生,教学科研人员占全校在职人员70%。同时,加大兼职教师选聘力度,组建167名“专家教授+领导干部+乡土人才+党校教师”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库,主力队伍全面壮大,人才结构明显优化。三是深化能力建设。全覆盖组织专兼职教师参加各级党校线上线下师资培训,常态化开展备课研讨、新课试讲、与市委党校和兄弟区县党校互听互评公开课等教学活动。开展“老带新”师徒结对子活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多维度培养提升教师综合素能。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在最基层的实战中提升组织管理、调查研究、解决难题的能力。

五、坚持守正创新,彰显党校特色。充分发挥陈毅故里得天独厚的干部教育培训资源优势,创新理念思路、方式方法,着力培树独具特色的办学品牌。一是积极开发精品课程。以“讲好元帅故事,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党史党建、陈毅元帅风范等多个专题,开发《学党史 忆先辈 弘扬元帅精神》等特色课程3门,推出《陈毅元帅与工人阶级》等精品党课9个,结合陈毅故里景区“弘毅之路”开发《陈毅元帅的严正家风》等现场情景教学微党课6个,《陈毅精神励人行》等2门特色精品课入选全省干部培训好课程,《元帅风骨 诗人情怀》等纳入市委党校主体班教学。二是持续扩宽对外合作。结合高校理论人才队伍和乐至红色资源优势,与西南交大积极探索“党校+高校”红色党性教育合作新模式,共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南交大实践基地、西南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教育研训基地,在师资队伍建设、思政实践教学、红色文化育人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三是聚力打造红色品牌。在县域内着力打造陈毅故里景区、现代蚕桑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3个现场教学点,推出90分钟课堂理论课+20分钟现场微党课的红色精品组合课程。坚持走“党校+基地”特色办学的路子,依托陈毅故里、新党校、党建文化公园、劳动镇旧居村和百花村,打造“1+4”党性教育连片基地,绘制党员干部培训地图,规划“陈毅故里—旧居村红色村落—党建文化主题公园”研学游精品线路。近3年,共承办省内外各类红色教育专题培训班60余期,省委党校、省直机关党校多次带班来乐开展党性教育现场教学。

总的来看,乘借分类建设的春风,乐至县委党校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推动党校高质量办学,为地方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乐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