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长征精神血脉 汇聚巾帼奋进力量
烟雨蒙蒙中的雅安市宝兴县夹金山,绿意盎然,重峦叠嶂。一支特殊的队伍,冒着细雨,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行进,来自全省21个市州、省直机关、省属国有企业和省属高校的50名县处级女干部汇聚于此,重走长征路,赓续革命情。在3天的红色旅程中,3堂生动微党课、3场互动式与访谈式教学分享、5次沉浸式参观体验,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与伟大,接受了一场红色文化的心灵熏陶和灵魂洗礼。
一、溯源陈云出川史实,弘扬红色基因精神谱系
在陈云出川史实陈列馆,展示出系列珍贵文物和历史照片。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党课老师从遵义会议的召开、四渡赤水到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泸定桥会议决定陈云出川等方面声情并茂的解说,全面展示了陈云临危受命,从灵关出发,辗转到达莫斯科,圆满完成党中央赋予的重大使命的战斗历程。女干部们驻足凝视,被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和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所打动,深刻领会了陈云出川的历史意义:第一次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和红军领袖,促进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与支持,对全世界了解全新的中国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学员们还参观了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向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碑敬献花篮,齐声重温入党铮铮誓词,并表示,要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积功兴业,奋力走好改革发展前行之路。
二、踏寻先烈长征足迹,积蓄改革发展红色动能
夹金山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徒步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海拔高度主峰是4500多米。30公里的红军长征小道,沿新寨子沟,经头道水沟、二道水沟、筲箕窝、一支箭、五倒拐、九坳十三坡直达垭口王母寨。当年红军装备差、伤病多,面对极度严寒、缺氧饥饿,战士死伤惨重。当听到党课老师讲到中央红军每走300米就有1名红军倒下,每14人只有1人到达陕北时,在场的女学员们眼眶湿润,深切体会到当年革命先驱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学员们还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时期在硗碛的居住地旧址,近距离瞻仰了毛泽东主席居住过的斗底锅庄楼和朱德元帅居住过的迥贡锅庄楼,简陋的房间用具、锈迹斑斑的手摇发电机仿佛把大家带回到90年前的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当年,红军先遣队到达硗碛寨,向群众宣布红军的纪律:不进老百姓的住房、不随便吃群众的东西、不拿走群众一点财物……让学员们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与群众同甘共苦、鱼水情深的革命情谊以及部队纪律的严明有序。有学员表示,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身边有部分干部纪法意识淡薄,存在吃拿卡要、伤害群众感情的现象,确是愧对革命先烈的热血付出,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必将受到法纪的严厉制裁。
三、聆听红军家风故事,汇聚巾帼奋进磅礴力量
在雅安夹金山分院,请来了一名特别嘉宾,他就是参与红军长征并为宝兴解放和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的老红军冯元庭之孙冯锡友,为学员们亲口讲述“我的爷爷冯元庭”。通过访谈形式,真实再现了冯元庭“二越夹金山”、扎根宝兴、一心为民,看淡生死、看淡名利、永葆革命初心,严明家风家教的红色记忆。尤其是讲述到老红军放弃私利执意不修红军院、用2万元修通民生路、历经迫害和降级仍不改忠诚心,让学员们都为之震撼和动容。在观看纪录片《冰锋——红军不怕远征难》时,情景再现了红军穿越夹金山的真实场景。通过本次红色革命体验,不仅增强了女干部们的党性修养,还提升了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凝聚了改革奋进的动能,达成了“永远不忘来时路,继续走好前行路”的共识。伟大长征精神,在于把人民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于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在于纪律严明、实事求是,这样红色基因才将传承不息,改革发展才将后继有人。生逢伟大时代,女干部们也将把长征精神融入血脉,汇聚巾帼之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身到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川省县处级女干部领导力培训班 汪毅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