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绵阳梓潼两弹城三天的学习结束了,但我的心情却久久难以平静,“两弹一星”的故事一幕幕在我脑海里来回轮放,也让我不禁思索: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的故事,是一部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创业史诗,是一曲可歌可泣、永载史册的英雄赞歌。上世纪50年代,面对帝国主义的核威慑和核讹诈,人民领袖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了发展核弹、导弹、人造卫星,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发出“用十年造出原子弹”的号令。一大批爱国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义无反顾、前赴后继走进戈壁荒漠、深山峡谷,隐姓埋名、日夜奋战、聚力攻关,用热血、汗水甚至生命铸就了兴国强国的尖端技术利器,为祖国撑起了核保护伞,有力维护了世界和平。还有那些为了支援原子城两弹城建设而离开故土的农牧民、那些风雨兼程建设原子城两弹城的工人、那些参与“两弹一星”事业的基层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为我们所知,但他们和从事“两弹一星”研制的科学家们一样,都是这项伟大事业的功臣。“两弹一星”的成功,不仅是科技的突破,更是精神的飞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生动写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直面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就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和担当。作为新时代的中青年干部,我们要传承好弘扬好“两弹一星”精神,带头做新时代的建设者和奉献者,不辜负历史赋予的重任。
要传承“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赤子情怀,做忠诚的爱国者。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正是深厚的爱国情怀支撑着两弹元勋“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我们要学习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精神,自觉把个人的理想志向同国家的前途和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听党话、跟党走,把强烈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中,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丽事业中实现个人价值。要学习科学家们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树立和践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远离追名逐利的彷徨,不计个人得失、坦坦荡荡做事,时时处处事事以实际行动做引领社会风尚的模范。
要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做坚定的奋斗者。“两弹一星”的研制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信念,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创造辉煌业绩,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我们要带头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进一步增强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的志气、骨气、底气,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变危为机,在持续奋斗中把握历史主动;要发扬斗争精神、破除“骄娇二气”,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烫手的山芋,练就担当作为的铁肩膀、真本领;要敢于攻坚破难、善于创新创造,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要坚持求真务实、服务为民,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要传承“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团队精神,做合作的推动者。“两弹”元勋彭桓武院士用朴素的诗句“不是工农兵协力,焉得数理化成功”,生动诠释了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是成就“两弹一星”事业的重要保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事业需要依靠全体中国人的勠力同心、团结奋斗,中青年干部理应做合作的推动者、促进者。作为个人,我们要主动加强与同事之间的沟通协作,合力研究解决问题,共同推动工作再上台阶;作为部门或地区的负责人,我们要主动打破部门壁垒和区域界限,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胸襟推动合作共赢;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我们要主动加强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企业家和各界群众的沟通协作,画好最大同心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汇聚磅礴力量。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第33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一班学员,现任中共成都市委办公厅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