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党校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用百年党史滋养初心使命

黄桂林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和清醒剂。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坚持以史为镜,观照理想信念、观照初心使命、观照党性作风,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中去感悟真理的力量,从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涅槃重生和辉煌成就中去体验党的初心使命,从革命先烈和革命先辈顽强拼搏、接续奋斗的精神谱系中去赓续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牢记责任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用科学真理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正确的奋斗方向。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部浓缩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一百年前,面对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性任务,历经各种尝试仍然不能解决近代中国问题之后,一批中国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未来中国的出路和希望,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救民的思想武器,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投入了改造社会、改造中国的滚滚洪流,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主心骨和先锋队。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结合中国实际,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主席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了新时代的理论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在中国广袤大地的生动实践使这一科学理论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建立新中国、推进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高高举起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学习党的历史,要以史为镜、深悟思想,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从“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的伟大历程中深刻领悟真理的力量和实践的力量,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坚持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世界、分析问题,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决的自觉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的能力水平。

    用百年党史滋养初心使命,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一百年来矢志不渝、初心不改,一百年来坚韧不拔、砥砺前行。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到推进改革开放实现民富国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通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和奋发图强,把一个贫穷落后、受尽欺凌的农业国建设成了一个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顺利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历久弥新、生机盎然的重要密码,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根脉所在。

    初心使命需要时刻滋养、时时保鲜。学习党的历史,要以史为镜、淡泊明志,为擦亮初心、坚守使命定向导航。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去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人民性,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为民服务,忠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牢记党员的责任义务,以坚强的党性、务实的作风沉下身子抓落实,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开拓创新、推进发展,团结和凝聚最广大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用红色基因铸就精神家园,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从南湖的“小小红船”到新时代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是重要而关键的因素。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源头,孕育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红色文化,锻造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和“两个务必”等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涌现出了方志敏、雷锋、焦裕禄、黄文秀等一大批坚定信仰、顽强拼搏、敢于牺牲、英勇奋斗的革命烈士、英雄模范、时代先锋。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底色的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高度凝练,是中华儿女拼搏奋斗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如磐的精神家园。

    人无精神而不立,国无精神而不强。学习党的历史,要以史为镜、弘扬传统,坚守共产党人的红色家园。要深刻理解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从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顽强拼搏、开拓奋进、英勇牺牲、无私奉献中去汲取精神力量,用红色文化荡涤思想灵魂,用红色基因提升党性修养,用躬身践行传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勇立潮头、只争朝夕的意志品格,始终坚守创先争优、永葆先进的本色要求,始终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开拓奋进、担当尽责、勇于拼搏、无私奉献,积极争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积极争当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先锋模范,不断推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中华大地焕发出新的光芒。

 (作者单位:绵阳市涪城区委党校)


版面标题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