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指出,党校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长宁县委党校(行政学校)被县委确定为智库单位,在工作中认真履职尽责,积极作为,经过几年的探索,已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智力保障。
成立高起点。长宁将县级党校分类建设作为“书记工程”来抓,硬件软件一体推进。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出台《关于加强长宁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搭建“一组一库一委”的新型智库组织构架,“一组”即成立长宁县新型智库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全县新型智库建设重大事宜,领导小组成员全部由县委常委担任,办公室设在县委政研中心。“一库”即成立长宁县竹都新型智库,智库设在县委党校,主要负责紧扣绿色发展、转型发展等重大任务,开展专题研究,为县委、县政府提供科学合理决策建议。“一委”即成立长宁县新型智库成果评审委员会,主要负责智库研究成果的评定等工作。
过程严要求。在选题中,在全县范围内征集当年智库课题选题,要求明确主要想解决的问题。县委政研中心和党校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提出课题研究方向,再报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最终的选题。在调研中,实行项目化管理,根据课题方向邀请市县相关专业人士成立课题组,每项课题组由3—5名成员组成。严格过程管理,课题组的调研提纲、调查问卷、撰写提纲以及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均要进行备案。在结项准备中,各课题组须请专家至少进行3次以上的指导,提出修改意见,并作好报备,修改完善后再提交结项。在近年的智库项目评审中,“优”占全部项目的60%,其余均为“良”。
创新激活力。在中青班和乡科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培训中,创新地开展“县委点题、部门开题、学员答题、集中结题”的“四题”调研式学习模式。即在培训中,按县委领导提出的研究方向,教师带队将学员分组开展调研,每2个小组研究同一个课题,形成竞争机制。成果形成后,由县委常委会或书记专题会成员集中听取各调研小组专题汇报,大大激发学员主动调研、做深做实调研的动力,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转化多渠道。一方面积极在刊物上发表。多项成果在《乡村振兴》等公开刊物上发表。另一方面促进教研咨一体化发展。课题《关于长宁县建设全国竹产业三产融合发展特色县的调查研究》应用到长宁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中,充分体现智库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独有的价值,对于促进党校(行政学院)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