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上午,毕马威政府与公共事务合伙人刘明以《对标国际营商环境,助推治蜀兴川再发力》为题,为第38期市厅级、县处级公务员“优化营商环境”专题研讨班授课。
刘明主要从四个方面内容进行讲授,一是营商环境概念解读。通过对营商环境的概念起源和释义的讲解,吸引世界各国聚焦的营商环境所包含要素的分析,他指出,从投资环境到营商环境的迭代,本质上是政府治理理念适配市场主体需求的转型升级,国际、国内,不同体制、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已形成共识。二是新势力崛起。通过介绍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发展历程、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他指出,虽然对营商环境的评估是重要的,但营商环境不是评出来的,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横向、纵向对标对比,厘清差距,明确改进措施并对各项改革进行动态反馈,最终实现区域营商环境“对标、达标、创标”的梯级式优化提升。三是改革与博弈。通过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解读中国营商环境现状,他指出,从本质上说,我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进程,是政府职能转换的过程,也是政府与市场博弈的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营商环境优化的核心,在大力落实“放管服”的同时,要借鉴国际经验,抓紧建立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逐步在全国推行。四是治蜀兴川新动能。从第三方视角看四川营商环境优化,省委省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坚持目标导向,对标国际先进标准,科学确定工作目标,全省和各市(州)积极找问题、补短板,持续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在营商环境评价领域亦有多项自主探索,初步形成有特色的“天府方法论”。他强调,营商环境评估表意在“评”,深意在“改”,以评促改,以评促优,提升政策、市场、法治、人文、生态大环境,助力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学员们表示,通过此次专题授课,开拓了视野和思路,明晰了目标要求,大家认真听讲,深入思考,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