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四川日报》(06版)“特别报道”栏目刊登了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教授肖尧中在7月4日接受记者专访的报道。
肖尧中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推进县域治理发展的进程中,关键是要处理好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政府不能“大包大揽”,要厘清政府与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充分激发社会主体的活力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县域治理的良性发展。
肖尧中认为,县域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吸引多元社会主体平等参与,如果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政府做了企业该做的事情,不仅带来行政成本的增加,效果不一定好,这就会导致政府唱独角戏,产生“社会治理不再是治理,偏向于社会管控”的局面。
肖尧中以社区干部为例来进行说明。“现在社区干部行政化的现象在大部分地方都不同程度存在,这就会导致其他主体发挥作用极其有限,甚至没有发挥,在社会治理方面的活力就发挥不出来。”他建议,政府要从一部分服务性职能中退出来,交给社会组织来实施,但也不能一下子完全退出,一定要“把其他社会主体培育好、壮大好后,政府才有序退出,有序实现职能转换”。
肖尧中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调整和优化对于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体系。“比如川西北生态功能区,可以从生态发展、民族团结等多个指标来进行考核。”
网址链接:http://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190709/2193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