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并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正式公布了2020年度申报研究项目立项名单。我校(院)立项7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重点项目实现历史性零的突破。其中,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西部项目3项。
今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继续采取适度限额申报的办法,最后正式受理有效申报32103项,其中申报重点项目3286项,一般项目21891项,青年项目6926项。五大社科研究系统中,高校系统申报28822项,占申报总数的89.78%,社科院系统申报1396项,党校系统申报1185项,军队系统申报142项,各级党政机关及其他申报558项。
今年立项总数与去年持平,其中重点项目363项,每项资助35万元;一般项目3184项,青年项目1078项,资助强度均为20万元。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有立项,立项数超过100项的包括教育部在京直属高校、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山东、湖北、湖南、河南、重庆、陕西、四川、福建、云南、天津等省份。五大社科研究系统中,高校系统4142项,占立项总数的89.56%;社科院系统213项,党校系统144项,军队系统30项,各级党政机关及其他96项。今年西部项目共立项496项,每项资助强度为20万元。
今年立项的西部项目总体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课题负责人具有较强实力,课题问题意识突出。负责人具有高级专业职务的有390人(高级185人、副高级205人),占总数的79%;具有博士学位的有461人,占93%;担任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的有274人,占55%;曾经承担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获得优良等级的负责人有90人。课题问题意识较强,能够抓住当前社科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西部地区区情。二是覆盖面和惠及面较广。涉及包括高校、社科院、党校、军队、党政机关等五大系统在内的208家科研单位,基本上覆盖了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研究机构,地方社科院和党校的建议立项数分别达到27项和32项,占总数12%。从项目负责人构成上看,少数民族学者有105人(涉及19个少数民族),约占总数的21%;35岁以下的青年学者有65人,约占总数的13%。三是对基础研究和区域优势学科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涵盖了国家社科基金23个一级学科,其中西部传统优势学科的立项数量较多。比如,民族学立95项,占总数19%,马列·科社、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和语言学等4个学科分别立39、36、35和33项,占总数约29%。同时,加大了对具有西部地域特色和科研资源优势的领域、对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课题的扶持力度,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对策、基层社会治理、历史资料汇编、文化遗产保护等研究领域,都有课题立项。
附: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成功立项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名单
重点项目(1项):
吴晓燕《2020年后农村减贫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研究》(20AKS003)
一般项目(3项):
王友平《长征女红军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贡献研究》(20BDJ050);
李后卿《横断山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整理、利用研究》(20BDJ078);
胡业勋《城市多民族聚居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制度化构建研究》(20BZZ022)
西部项目(3项):
李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强化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长效机制研究》(20XDJ002);
李颖丽《基于价值共生理论的现代城市封闭社区内部治理研究》(20XSH028);
徐林《家庭迁移视角下西部民族地区进城牧民社会融入机制研究》(20XMZ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