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员天地
年轻干部铸魂工程班赴仪陇、梓潼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09日 部门/单位:进修部 文:铸魂班 图:张光宇、汪志强 签发人:魏跃忠

 

9月23日-27日,全省新时代治蜀兴川执政骨干递进培养计划年轻干部铸魂工程班全体学员前往仪陇县、梓潼县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革命传统教育。在仪陇,学员们认真聆听“中共党史中吸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力量”主题讲座,参观了朱德故居纪念园区和张思德纪念馆,开展了“红歌赏析话初心”特色党课;在梓潼,学员们深入学习了“两弹一星”精神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集体重温了入党誓词,参观了“两弹”历程馆和“三防”教育馆,与两弹参与者进行了互动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坚定初心使命之旅,在继承先烈遗志中传承红色基因,在回忆革命历史中补足精神之钙,在思念先辈奉献中坚守为民情怀,在追随先辈足迹中勇担时代使命,进一步增强了献身治蜀兴川的定力,夯实了做好本职工作的思想基础。

 

 

——瞻仰革命胜迹,庚续革命基因,争做新时代红色传承者。“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青一班、二班参观了朱德、张思德纪念馆,邓稼先旧居,并向朱德塑像、邓稼先铜像敬献了花篮,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入党初心。大家深切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坚定信仰和崇高风范,心灵受到洗礼,精神受到鼓舞,行动得到鞭策。大家深刻认识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代代共产党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持续奋斗。中青一班学员表示,要永远铭记革命先辈的崇高风范,从党史国史军史中汲取营养,在潜移默化中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形成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绵延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

——牢记初心使命,补足精神之钙,争做新时代坚定信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这次异地教学是一次视觉冲击、心灵震撼、灵魂净化、思想洗礼,每一个现场教学点都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历史教科书,展示了革命先烈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对理想信念始终不渝的坚持,在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革命战争处于失利、中国共产党处境十分危险时无所畏惧。大家认识到,必须不断强化自身政治意识,在大是大非上头脑清醒,在路线原则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关键时刻和风险挑战中经得起考验。中青二班学员表示,“两德精神”体现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两弹一星”精神体现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给我们留下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党外学员表示,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要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建言献策,当好桥梁纽带,自觉投身于治蜀兴川的伟大实践。

 

 

——强化宗旨意识,躬身为民服务,争做新时代忠诚践行者。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根本在于共产党始终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通过聆听《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时代光辉》讲座、学唱《为人民服务》,对“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有了更笃定的立场。无论是朱德同志、“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同志,还是普通战士张思德同志,他们都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一生践行和发展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各班学员一致表示,一定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做好本职工作统一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平凡工作做起,紧跟时代步伐,创造一流业绩。

——发扬艰苦奋斗,勇担时代使命,争做新时代接续奋斗者。在祖国危难之际,老一辈科学家义无反顾选择归国报国,无私奉献,战天斗地、攻坚克难,从原子弹到氢弹,当时全国在缺人、缺钱、缺技术的多重压力下,不断攻克难关,仅用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把不可能变为了现实,是当代楷模。选调一班学员表示,当前国家在各方面都取得一定成就,但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风险挑战,我们仍然要坚定斗争意志、提高斗争本领,再接再厉,取得突破,真正在复杂矛盾、严峻形势中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选调二班学员表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把爱国之情、奋斗精神融入自己的生命中,投身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大家一致表示,要结合自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特别是深化对“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的把握,在实际工作中勇于担当、敢于奉献、善于作为,谋实招、出实策、干实事、求实效,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自己的力量。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