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员天地
中青班走进彭山区开展现场调研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6日 部门/单位:进修部 文:张洁、高永泽、卢心伟、李光勇 图:张洁 签发人:魏跃忠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川实践,3月15日下午,2021年新时代治蜀兴川执政骨干递进培养计划年轻干部铸魂工程暨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脱贫攻坚后聚焦‘人、地、钱’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的实践探索”为主题,前往眉山市彭山区开展现场调研,学习彭山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经验做法,探寻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措施路径。

 

 

学员们首先参观了彭山区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局),中心企业服务区、农权交易区等功能分区明确,窗口布设合理,各项办事流程精简优化,“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库共享、一邮送达”的政务服务集成优势突显,一流的营商环境和优质的政务服务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了彭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脉搏。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彭山区委常委、统战部长王松从“放活土地经营权、解决土地流转难题”、“实施两权抵押变现、解决融资难题”等方面为大家深入讲解了彭山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的“彭山模式”。彭山区探索形成的“三级土地预推——资质审查前置——平台公开交易——风险应急处理”的土地流转“四步机制”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五大体系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纷纷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快速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其根本还是要不断深化改革,主线仍然是要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需要大量现代资源要素投入农业农村建设,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大家一致认为,彭山区作为全国第二批新农村改革试点,从“三权分置、两权抵押、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三个方面有效解决了“盘活农村土地、解决融资难题、培育乡村人才”中的一系列困难问题,打通了农业农村发展要素“人、地、钱”合理流动的渠道,走出了一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新路子”,将深化农村改革成果真正转化成了现实生产力,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在“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彭山区果园村,村党支部书记李永伟描述的“幸福密码”让大家由衷折服。在7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193名党员的示范带领下,该村通过实施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系列措施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公司,带动了全村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乡村有效治理。“新农人”刘沈厅带领12名农业带头人探索出的“以家庭农场为主体,政府、联盟、院校三方参与,做到政府的好助手、农民好帮手、人才好育手、客商好推手,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层效益” 1343发展模式,让学员们赞叹不已,学员们纷纷被“党旗引领强产业、干群齐心奔小康”迸发出的生机活力所打动。大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传统不能丢”,把农业农村优化发展切实落到实处,党的领导是最大政治优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必须牢牢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大家认为,果园村“党建引领、结构扁平、服务精准、协调互补”的组织构架,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持续活力,也为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果怡农业葡萄种植基地,园区负责人杨志明向大家展示了园区“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生产方式绿色、产业深度融合”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直观展现了农村创业创新带来的发展新动能。园区内田成格、渠成网、路畅通,智能滴灌等现代农业机械化作业引起了学员们极大的兴趣,纷纷就园区建设、生产加工、品牌打造、科技支撑等方面踊跃提问,与园区负责人热烈交流。大家表示,现代农业更加依靠高精尖科技突破资源环境的约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农业科技摆上更突出的位置,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才能实现农业农村的持续稳定发展。大家认为,园区坚持科技支撑、绿色发展,积极实施高校合作、“互联网+农业”等措施,大力开展现代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有效实现了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的助力作用。

此次现场调研活动虽然时间短,但重点突出、内容丰富、形式灵动、成效明显。大家表示,案例式教学走出了课堂、走进了现场,将实践与学习有机结合,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也更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极大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