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院概况 > 校院文化
诸葛治蜀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07日 部门:办公室 文:佚名 图:佚名 签发人:办公室

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在巴蜀的历史文化中具有非凡的意义,历来为中外所关注。

这组浮雕由“蜀汉群臣议事”、“五月渡泸”及“诸葛亮治水九里堤”组成。其中,诸葛亮五月渡泸平定南中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对蜀汉政权也有重大的意义。它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同时也体现蜀汉政权较成功的民族政策。

蜀汉君臣议事图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其中主要是诸葛亮及刘、关、张、赵、马、黄等。

蜀汉时公元2234月,刘备在白帝城临死前托孤给诸葛亮。诸葛亮人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请教,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兴复汉室的方略“隆中对”,蜀汉政权建立后任丞相。刘禅即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一直到234年诸葛亮病逝,蜀汉政权实际上都由诸葛亮掌握。诸葛亮励精图治,推行屯田,平定南中,联吴搞曹,使蜀汉社会获得较大发展。

闻名中外的武侯祠原是刘备的衣冠墓,因后人景仰诸葛亮而称武候祠。当时在成都流传一首诗,叫“门额高悬昭烈庙,世人却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这是对诸葛治蜀劳苦功高和“鞠躬尽瘁”的充分肯定。所以,1961年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也确定以武侯祠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