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机关党建 > 学习园地
窑洞出真经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4日 部门:- 文:- 图:- 签发人:-

 

向往延安好久了。自从小学语文课本学过《延安窑洞的灯光》后,延安就成为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此次延安之行,怀着朝拜般的虔诚,终于走进了这心仪的圣地。仅管“延安时期”已是六、七十年前的往事,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的十三年,无疑是我党发展史上最耀眼的金色年轮,永远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褪色。是以,仰望宝塔山,照样肃然起敬;漫步杨家岭,依然心潮澎湃;走进窄小、简陋的窑洞,依稀仍能听到领袖们当年爽朗的笑声;抚摸毛泽东与外国友人对坐过的石桌,仍能感触到伟人们身上的体温……虽然,由于停留时间的短暂,很难沉下心来细琢深究,但即兴式的零星粗浅感悟,还是时有产生。其中收获最大者,莫过于对“延安精神”的体味。

作为话题的延安精神和作为文本的延安精神,已经诞生了不下半个世纪;作为延安精神载体的窑洞和房舍,也已成为文物;但作为精神家园的延安精神,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200312月,江泽民总书记把延安精神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20061月,胡锦涛总书记又将延安精神概括为三个“集中体现”:延安精神是党的宗旨和本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质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

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有语云“圣地无佛祖,延安有真经”。确哉斯言!出自延安窑洞的真经,核心是“艰苦奋斗”。延安之行前,我对“艰苦奋斗”的理解偏重于“艰苦”。延安之行后,才进一步理解到,“延安精神”文字虽浅,内涵殊深:这个词组的关键是“奋斗”。而要奋斗,一是必须如毛泽东所言,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方向不正确,越奋斗离成功越远;政治方向虽正确但不坚定,胜利也会摇摆无期。二是必须如毛泽东所言“同心同德”——看够了、看腻了你争我斗,此四字更显金贵。三是必须要有毛泽东所说的“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沉湎于花天酒地的生活,沉醉于五光十色的享受,沉沦于歌舞升平的感觉,是不可能“奋斗”出新中国的。四是必须懂得毛泽东讲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确定因素”,进而也就更明白了干部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延安之所以成为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与当年党的高级干部都在这里受了教育,取了真经有莫大关系。因此,要奋斗,还必须像毛泽东般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并且“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全在于创新——因为,新形势下,如果仅仅局限于对昔日辉煌的眷念,对已有成功的陶醉,或囿于对既得利益的固守,是很难将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的。

返程车上,一路见或深或浅的树林春意,时黄时紫的塬上鲜花,总觉它们似在昭示,延安精神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抽丝吐绿,即将喷射出新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