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机关党建 > 学习园地
赴韶山参观考察有感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6日 部门:经济学教研部 文:丁英 图:- 签发人:林新京

        20104月下旬,有幸跟随机关党委组织的赴省外参观考察团到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韶山学习考察。考察过程中,听了韶山市旅游局同志对毛泽东在韶山情况的介绍,实地参观考察了少年毛泽东学习、生活的地方——韶山冲和毛泽东故居,还听了湖南省委党校教授对曾经孕育过不少仁人志士如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谭嗣同、熊希龄以及革命派代表人物黄兴、蔡锷特别是孕育过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湖湘文化”、“湖湘精神”的讲解。这次赴韶山学习参观考察,收获颇丰,感想不少。现撷其一二与有兴趣之士分享、交流。

    一、永远铭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因“舜南巡时,奏韶乐于此”而得名的韶山,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开创者、缔造者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是毛泽东主席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是我们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这里留有毛泽东童年、少年时代学习、成长的足迹,留下了毛泽东少年时代离开家乡后几次重返韶山战斗、工作和生活的足迹。韶山之行,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当我们置身于韶山毛泽东铜像广场,缅怀毛主席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业立下的丰功伟绩;当我们踏进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通过各种文物、图片以及其他资料了解毛泽东主席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当我们走近、走进毛泽东故居,看到承载毛泽东童年、少年时代生活和学习情况的房屋、生活和学习用品,我们更加真切、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毛泽东的成长历程和他光辉战斗的一生。在韶山,我们感同身受地了解、理解了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成长基础和环境氛围;更加清楚地了解、领悟了毛泽东的伟人情怀。通过在韶山的学习、参观和考察,我们进一步深切地认识到,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不愧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在毛泽东一生的革命、战斗生涯中,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使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建立了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毛泽东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他的丰功伟绩值得我们永远缅怀。

二、抓好青少年教育是传承并光大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基础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是博古通今的文学家、诗人书法家。这样一位伟人的思想基础,在他童年、少年时代在韶山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就已形成并奠定。实际上,从韶山走出到走进中南海,毛泽东生活奋斗历程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斗争史,是一部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发展史在韶山前有照后有靠毛泽东故居,在毛泽东故居旁的南岸私塾我们深深感受到少年毛泽东立志高远、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伟人基本风格。望着毛泽东故居中毛泽东卧室里桌上摆着的那盏油灯,我们仿佛看见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经常在这盏油灯下孜孜不倦地学习、求索的情景。在韶山学习、生活的少年时代,毛泽东就养成了爱学习、爱思考、热爱劳动、关心他人、心系天下大众的良好品格和风范,这为他后来成为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品格基础。

    参观毛泽东当年简朴的卧室读书的私塾,记下少年毛泽东立志向学的故事,我们从中受到启示:在当今时代,要想使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浴血奋战换来的胜利成果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必须抓紧抓好青少年的学习和教育。通过良好的教育,使青少年一代了解现在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和使命换来的,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使青少年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样,从小养成爱祖国、爱人民、关心他人、心系天下的良好品格和宽广胸怀;使青少年树立为祖国而学习的良好风尚,为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之奋斗终身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很好地传承下去并将新中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三、搞好本职工作是继承并光大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最好体现

       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展示了伟大领袖毛泽东的生平业绩。馆内的基本陈列“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运用多种现代科技展示手段,形象地展现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立下的毛泽东丰功伟绩;专题陈列“毛泽东遗物展”,从工作、学习和情趣等多个角度展示了毛泽东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伟大的人格风范;“毛泽东一家六烈士”展,运用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展示了毛泽东一家六位亲人先后为革命捐躯的感人事迹。参观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我们更加真实地了解了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尚情操和伟大人格魅力。

    从韶山冲走出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一生追求真理,致力于中国革命理论和民族解放道路的研究探索,为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而这种探索、奋斗,在毛泽东在韶山的生活中就已开始。毛泽东少年时代离开韶山外出求学后,1921年第一次回到韶山,这次回家主要是动员家人干革命。1925年,毛泽东第二次回家,组织开展农民运动并对湖南农民运动进行调研、考察。这次回家,毛泽东在韶山土屋昏暗的油灯下写就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有力地回击了当时党内党外对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为了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毛泽东同志不仅自己辛勤工作、艰苦奋斗、鞠躬尽瘁,而且无私无畏,舍小家为大家,在不同革命历史时期,毛泽东同志共有六位亲人先后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从韶山开始,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捍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道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具体化,它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在世界东方的崛起奠定了思想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思想路线的贯彻执行。韶山展示的各种文物和资料一再表明:毛泽东同志是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

     今天,我们正肩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使命,正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在新的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下,追溯伟大领袖毛泽东奋斗的源泉和足迹,缅怀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明确中国共产党员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任务。韶山独有的文化色彩和历史风貌,给我们留下了可贵的精神财富。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新长征”征途上,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后继者,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积极投身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通过自己以及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加快“将我国建设成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建设进程,力争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中,面临着国际局势变化下的执政新考验、国内大局发展的新考验以及自身状况变化带来的新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我们必须像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并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此,我们需要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大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立足本职工作,将自己的工作与党和国家建设繁荣、富强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事业联系在一起,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作为一名党校教研人员,缅怀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光大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在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就是要努力搞好自身的教学科研工作。在学习、工作中,深刻学习领会党中央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以及中央文件精神,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要义,深刻领会目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并将党中央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精神贯穿于党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通过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努力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