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归一”之年,三秋气爽之月,风和日丽之日,心境愉悦之时,乘车驱驰中国道教发源地——大邑鹤鸣山,传说中的仙山觅道寻踪之地。两日之游同时细察了“仙山”诸景及建立起来的“恩威健康城”诸建筑景观、休闲养生场所,另有一种心境。吾非道徒,不信有仙有神,有佛。但爱山恋山,情钟祖国大好河山优秀的传统文化,欣然与列且感慨弥深,故以记。
一 入山思绪篇
踏入鹤鸣山,正值我进入九九八十一岁之年,对人生确有不少领悟。曾忆在川大学习与工作近30年,在此期间初识道家学说,对老庄的哲学思想,略有所知,我来自农村崇尚自然之思维。对物物变易之理,有所爱好,后又初涉周易、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叠卦六爻、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动之趣,虽未深索,亦感传统文化应继承其精华,对卦辞、篆辞、爻辞、文言……等亦偶涉之,不求甚解,但也确有所获。今天踏入“仙人领地”,特别是看到崖壁、墙头乃至触摩足部踩踏之地,处处太极八卦图象,似觉不尊,且有的图象两仪八卦对应序列亦不合范。这可能是后世制作者的“随性”之作,使我又有一种感悟。“乍入仙山似迷幻,目眼四望不见仙,卦爻错动云移时,奥妙乾坤伴青山”。万事本无定则,变与不变,易与不易,何须细索细观,即情即景,踏山、临渊。桥头观流水,信步觅道仙,忘却城市尘气,浊尘硝烟。此时的我似不知是人是道还是仙,凝神气屏时,情钟鹤鸣山!
二 道踪之地觅道观
壮观山门 道缘圣城
入山首睹仙山门,汉阙之制传留今
“道缘圣城”门巍巍 更有“贵生”“庶人”门
“八大元帅”饰门坊 道家何由逞威灵
令人臆测道原旨 留与观者细品评
翊圣帅傍倚天蓬 天猷真武似情亲
荀章之帅逞威武 曷临斯文刘伯温
温凉难显仙帅气 更衬毕环豪气增
门道楹联寓道义 奥妙乾坤道源心
山门玉琮
曾游神州文化景 自古“六玉”灿文明(注)
圣城玉琮山门立 十米之高世无伦
天然花岗石质坚 上镌鹤鸣道至尊
一柱擎立指蓝天 人临此地心静净
注:六玉指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玉琮。
“祖天师殿”识道陵
道教祖师张道陵 留侯张良八代孙
太学天文曾深研 又潜细索博“五经”
诸子百家共地理 聪慧灵犀文思敏
老庄道义明经哲 宗法丹炉炼九鼎
鹤鸣山深声息屏 正一明威道推陈
“二十四治”布道区 “阳平治都”道印尊
掌执法器至尊显 道权神圣不容侵
六十三代天师传 泉水青山伴清音
天师朝圣壁画精
祖天师殿观圣毕 实佩道宗道法奇
信步漫游殿后景 喜观天师朝圣壁
四十余米铜壁画 历代天师恭躬立
千古秉承道法旨 太上老君展笑眉
吾临此地似心净 洗却闹市身浊尘
轻步漫行观道景 无求无欲无利争
不信仙人不崇权 仍感道学学义精
国学博大文化显 愿付余力共传承
观诸殿
鹤鸣山深藏诸殿 殿连洞府似绝尘
漫游太清入文昌 老君殿前心虔诚
纯铜神象示尊崇 又观神牛踏彩云
函谷关中写道经 “五千经”传千古名
三官殿上奉三官 天地水官生命源
灵祖殿供王灵官 黎明祈福盼平安
玄坛阁内民皆诚 赵公元帅聚财运
借向正一玄坛主 自古贫富何未均
三 情留思威健康城
秋高喜游健康城 留下诸多记忆珍
晨起风掣鹤鸣去 一路山水一路情
清澈山泉水声潺 伴我心神仙山临
道家仙气漫山移 喜见恩威健康城
文化气息重 休闲度假养生
城临道源入圣境 建筑奇特寓道经
“九宫八卦诸居庐” “天人合一”浑然成
崇尚自然怯尘气 绿山青山气清新
晨起观云移 丛林鸟观鸣
驻足视江水 鱼游泛波粼
足踏青云墅 揽尽鹤鸣景
青翠山居地 美食重养生
山间温泉溢 池中浴尘身
纯阳灵地游未尽 珍忆情思踏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