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校院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专家座谈会在蜀光大厦圆桌会议室举行。常务副校院长刘毅出席座谈会,校院中心组学习全体成员、校院属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副校院长周治滨主持会议。
来自经济学、科社、党史党建、区域经济、文史教研部的8位专家结合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先后作了主题发言。现将8位专家发言要点摘录如下: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付建明教授以“实现四川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何以可能”为题,分析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四个支撑和优势条件。一是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加速推进现代化已经成为全省人民的共识;二是四川在国家现代化整体进程中的“后发优势”将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三是四川实现跨越发展面临较好的机遇和条件;四是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以来,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保持了良好的势头。
区域经济教研部严红副教授提出“城镇化道路转型是实现我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战略选择”,认为长期以来,单一的人口转移型城镇化道路是我省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应大力推进城镇化道路转型,推进各级各类城市竞相发展,以城市为引领实现我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并进一步提出首位城市应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上提升质量,中小城市可以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上实现次级突破,农村地区则应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上夯实底部基础。
经济学教研部孙继琼博士以“构建多点多极支撑,推动四川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题,提出多点多极战略是实现四川“两个跨越”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并指出多点多极支撑战略应注意四个问题,即多点多极中的点即支撑点,极为增长极或发展极;多点多极支撑并不意味着首位城市地位削弱;实现次级突破,重塑四川经济版图,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有顶层设计;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要实现多模化。
5.12汶川地震灾害应对研究与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旭教授围绕“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四川又好又快发展”主题,提出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把创新驱动放在四川发展中的位置提得更高,适应了四川“两个跨越”的新要求,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强调创新驱动战略不仅仅包括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还包括发展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路径创新等内涵,全力培育四川经济发展新的核心竞争力。
区域经济教研部孙超英教授提出应倾力打造“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升级版”。如何升级,即一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探索四川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新路,遵循坚持“两化”互动,促进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二是坚持“两化”互动,促进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坚持统筹城乡,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坚持“四化”同步,推进现代化健康发展。三是持续创新,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提供不竭动力。
文史教研部毛燕博士认为要确保2020年四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省民族地区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应围绕“多点多极支撑,推动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主题,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构建全省竞相跨越新格局,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制定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指导意见。
经济学教研部尹宏祯副教授从理论的角度阐述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内涵”,指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特定的动力系统,强调应“以创新驱动构建四川经济发展动力系统”,并进一步指出四川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总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手段和工具是科技支撑、结构调整,突破口则在于生产要素领域的创新。
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裴泽庆教授提出,政治路线决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办好四川的事情,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应“以筑梦心、责任感和领导力为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提供保障”。其中,高远的筑梦心是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的精神支撑,高度的责任感是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的动力来源,高强的领导力是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的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