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4日 部门/单位:外语教研部 文:李鉴 图:- 签发人:张冬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语言学习越来越受到移动终端设备和网络技术的影响,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部分,词汇学习策略会有哪些变化?笔者结合当前语言学习条件和环境,对词汇学习策略的改变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
关键词:移动终端设备,网络,词汇学习策略
词汇运用能力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教师和研究者普遍关注的话题。词汇学习策略可有效地帮助学生增加词汇量和词汇知识,提高语言能力。目前,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词汇学习策略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范琳 ,2002;陈峥嵘,2006;侯香勤,2011),不同层次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比较研究(张萍,2001;丁怡,2006;苗丽霞, 2008;),词汇学习策略和其他相关变量的关系研究(黄小萍, 2010;王瑛,2013)。近年来,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教育中被广泛使用,英语学习越来越依赖各种移动设备和网络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词汇学习策略的变化是将来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中笔者结合当前外语学习环境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
1.调查样本与方法
此次调查的样本为西华大学500名大二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分别来自能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经贸学院、理化学院。作为研究工具的调查问卷,所有问题均采用5分制莱克特量表形式。传统的词汇学习策略包括三种:元认知、认知和社会(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包含预先计划、选择性注意、自我监督、自我评估等。认知策略有六类,分别是查词典、猜测、作笔记、编码、重复/死记、活用。社会(情感)策略指与人合作、自我激励、控制情绪等。此次调查着重于网络和移动设备对学生词汇学习的影响,问卷共35个问题,是笔者自己设计的,基于传统的词汇学习策略分类,并结合了前期的开放式问卷。受试的英语老师协助完成了问卷的发放收集工作。共收回有效问卷461 份,回收率为92.2%。测量英语水平的调查工具是受试在2015年7月初的英语期末成绩。该测试包括写作、听力、阅读、词汇、完型和翻译六部分,由大学英语教研室任课教师共同设计。测试后的试卷分析表明整份试卷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等均达到要求。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词汇学习策略的新变化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词汇学习不仅仅是知道它的读音、拼写及词性等, 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掌握词汇的深层知识, 并将其纳入到自己的心理词汇库和语义网络中,可以根据交际需要随时提取。因多媒体技术提供的生动情景和网络环境,英语词汇习得成为可能, 即在语言实际使用中自然随意的增加词汇。总之, 词汇学习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学习而是一种意义学习,是习得。根据前期进行的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笔者总结了移动设备和网络影响下词汇学习策略的新变化。
元认知策略。有了移动设备和网络,学生可自己确定需要学习的内容及难易程度,按照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词汇量,确定学习进度和目标,选择自己喜欢的词汇呈现模式,学生可通过网络自由阅读那些包含了高频词汇的英文杂志、报刊, 进行词汇练习与拓展。学习因人而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有关词汇的学习,练习,阅读及测试等。
认知策略。1)查电子词典策略。当学生遇到新单词时,首先应该呈现单词的读音和意义,一些词汇学习软件可及时提供读音和释义以及语料库分析。在线词典和鼠标取词功能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重复策略。记忆单词时,如果能间隔性重复,效果较好。有了无线终端,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3、MP4 等, 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复习,摆脱了传统教学受到的时空限制,词汇学习成了时时、处处的事情。调查中发现有的老师将一些重点词汇通过微信或短信的方式发给学生,并且会不断重复,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针对重点单词及词组的测试也可分批发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科学地复习。重复策略的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坚持在线阅读英文报刊,养成在英文报纸中复习和习得词汇的习惯。 3)编码策略。如果采用多种编码回忆,所学知识点更易被记住。因此,多模态学习材料呈现,可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材料呈现时,视听结合优于单独视觉方式。现在,很多学生利用MP3进行听力训练及词汇听写,利用手机录音功能将自己的发音与正确读音进行对比,矫正发音错误。很多老师喜欢制作微课,将一些重点词汇用一段音频、视频来解释,学生可通过访问特定网站,如校园网,获得这些词汇讲解资源以及其他很多词汇学习资源。4)活用策略。学生可通过各种现代信息传播手段进行英文交流互动,包括视频互动,这样的互动可用于单词复习。课堂上这种互动较费时,但如果在网络中开展此类活动,学生不仅可以随时参与,而且可相互刺激,激发学生的词汇记忆兴趣。此外,还可通过各种作文批改网进行写作练习,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帮助。网络还提供了很多的阅读材料供选择,使学生在阅读中活用单词。
社会/情感策略。和传统的教室环境中学习不同,移动学习让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更频繁,利用学习工具构成互动模式。生生间的互动模式可一对一,也可一对多,学生既能分享各自的想法与反馈,也能彼此督促学习。短信,QQ,微信中英语及词汇的使用让学生更有兴趣。例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微信或QQ英语语音留言中听不懂的单词会不厌其烦、反复琢磨,直到弄懂为止。
2.2 词汇学习策略描述性统计
                  表1.各种词汇学习策略的平均分和标准差

策略种类
平均分
标准差
元认知策略
3.12
0.98
认知策略
查电子词典策略
3.32
0.81
重复策略
3.23
0.85
编码策略
3.1
1.08
活用策略
2.5
0.91
社会/情感策略
2.4
0.89

注:单因数方差分析表明得分较高的策略与得分较低的策略之间的均值差异是显著的 (p值均小于0.05)。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查电子词典和重复策略这两项有较低的标准差和较高的平均值,说明大部分学生喜欢使用电子设备查阅单词,通过无线终端和网络进行学习和复习。作为词汇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要素,编码和元认知策略的均值都超过了3,说明多数学生会利用移动网络设施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做到自我监控和自我测试,而且会使用多种手段呈现材料。相比之下,活用和社会/情感策略两项平均分较低,说明学生用英文进行口头交流的机会不多,书面表达也较欠缺,英语词汇不能在口语和作文中得到练习。出现上述情况可能有以下这些原因:1)尽管新的教学大纲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语言知识、文化意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素养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发展始终是教学的重中之重;2)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利用现代技术活学活用单词受到较多关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一些参与机会,但是教师的讲解仍为主要内容,学生养成了被动吸收的习惯,不能很好地将所学单词应用于口头和书面的表达。
2.3 不同英语水平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运用的差异
T检测用来确定英语水平不同时,策略运用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进行T检测的过程中,根据测试分数的高低(得分是否高于平均分67),受试被分为两组: 组1 (≥67),233人;组2 (<67),228人。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策略运用与英语水平差异T检测

策略运用
组1(≥67)
M        SD
组1(<67)
M        SD
T
( df =459)
       P
元认知
3.9      .41
2.3      .39
49.7
.000
查词典
3.4      .53
3.2      .49
5.8
.07
重复
3.5      .48
3.1      .56
6.1
.06
编码
3.6      .54
2.5      .40
7.5
.000
活用
2.8      .57
2.3      .53
24.1
.000
社会/情感
2.5      .55
2.1      .48
6.9
.000

2分析结果表明在使用大部分策略时,两组受试差异显著,英语水平高的学生使用词汇学习策略的频率也高。但在查词典和重复两项策略中,两组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和网络在学生中被普遍使用,无论英语水平高低,都可借助这些设备设施学习词汇。调查还发现,两组样本在策略使用的频率顺序上各不相同。组1的受试使用最多的是元认知策略,其次是编码和活用。组2 的受试喜欢使用查词典和重复策略。从此项调查我们不难发现,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更能预先计划,自我监督,自我评估,而且能活学活用,而英语水平低的学生则更被动,除了查电子词典和重复记忆,好像没有更有效地利用移动设备和网络。两组受试都未能很好地使用社会/情感策略,没能积极地通过各种现代设配用英语进行互动交流。
3. 结论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外语学习和词汇拓展面临着全新的时机,各种外语学习客观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随着网络和移动设配的不断发展,外语学习将变得简单,但是词汇的发展仍然需要持之以恒和长期积累。很大程度上说,词汇学习的结果最终取决于学习者。新技术的发展要求学习者有更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使用现代设施优化学习环境,使词汇习得成为可能。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 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词汇的各种策略,而不是只教会他们某些具体的单词。学生要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坚持不懈,积极热情地通过各种移动终端和网络学习,大量阅读各种英文网页,有了大量词汇输入,足量、有效的词汇输出才有可能。
 
参考书目
[1]陈峥嵘,王立非. 双语者词汇习得策略———个案研究[J]. 山东外语教学, 2006,( 4) : 68-73.
[2]范琳,王庆华. 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分类组织策略实验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5) : 209-216.
[3]黄小萍.英语词汇观念和策略与词汇量的相关性研究[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 1) : 68-73.
[4]侯香勤. 英语专业学生词汇习得认知策略及其训练研究[J]. 外国语文, 2011,( 2) : 128-132.
[5]丁怡.外语善学者和不善学者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对比研究[J]. 外语研究, 2006,( 6) : 47-51.
[6]苗丽霞. 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策略对比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 2008,( 1) : 57-60.
[7]王瑛. 认知风格对二语词义猜测影响的实证研究[J]. 外语研究, 2013,( 3) : 59-64.
[8]张萍. 硕士研究生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6) : 442-455.
作者简介:
付英(1974-),女,汉族,四川简阳人,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四川成都,610039)
手机:15397615623 E-mail: 136560482@qq.com
 


[1]作者简介:付英(1974—),女,汉,四川成都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2]作者简介:李鉴(1973-),女,汉,四川成都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