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区域经济党支部召开专题学习会,学习贯彻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的重要精神。
会上,支部书记孙超英深入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国两会精神、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及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精神。
大家进行了交流讨论,各抒己见,畅谈了对讲话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一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粮食连续多年实现丰收,“吃饱”早已不是问题,但一些供给没有很好适应需求变化,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从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到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以及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就地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作出了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思想就是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二是通过学习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讲扶贫攻坚的“绣花”,强调的是一种科学态度: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就如同穿针引线,“全过程都要精准”,而要诀就是“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今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问题不仅是时间压力,更关键的是脱贫质量。因此,脱贫时间表不能脱离实际,随意提前,要确保不掺水。习近平总书记以“绣花”为喻,意味着扎实推进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原则。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将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要求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孙超英指出,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到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重点。脱贫攻坚也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他在讲话中指出,当前脱贫工作,关键要精准发力,向基层聚焦聚力,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对于凉山州的“悬崖村”,脱贫关键就在路、水、电之类的基本公共设施建设。她强调,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按照省委要求,结合区域经济教研部的教学科研实际,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解读到位,宣传到位,为各级党委机关提供政策决策咨询到位,为四川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扶贫攻坚更上一层楼,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添砖加瓦,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