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理论探索
我国省级以上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8日 部门/单位:图书馆 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 孙飞 图:- 签发人:刘春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壮大是保证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对促进我国干部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为主阵地,部门、行业和企业所属培训机构承担专业培训任务,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作为教育培训重要生力军,以及各类特色实践培训基地为重要补充的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对我国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高度重视,在土地使用、资金投入、人员配置等方面给予大量的政策支持。据粗略统计,省级以上203家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建筑费用约为479.56亿元,平均每家机构约投入2.36亿元(不包含土地使用费、市政配套建设费、其他装修费以及教学设备费用等)。目前,我国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发展迅速,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办学轨道,呈现出各自的发展特点。
 
    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
 
    机构概况:
 
    我国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目前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构成。这7家机构代表了我国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最高水平,为高级别事业单位,是党中央、国务院直属的教育培训组织。其中,除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要培训党外以及民主党派领导干部之外,其他6家机构组成了“一校五院”的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在主要教育培训党和政府高级干部的基础上,还部分承担了教育培训军队干部、高级专业技术骨干、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驻外使节以及学历学位教育等职能。
 
    主要特点:
 
    1.办学层次较高,已形成相对完善的培训体系。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办学层次相对较高,是培养中高级领导干部的主阵地,是社会各界公认的培养党和政府精英群体、高素质领导者的基地,且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党和政府的参谋咨询作用。目前,7家机构已经根据自身培训重点和导向,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对完善、各具特色的培训体系,体现出信仰坚定、管理科学、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突出特点。
 
    2.师资力量较强,培训效果得到广泛认可。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师资力量较强,拥有学历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较高的专职教师队伍,并聘请了在各自学科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同时,具有正副高职称的教授、专家以及硕士生、博士生导师数量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中名列前茅。7家机构的培训效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社会美誉度和正向影响力逐年提高,在部分学科尤其是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等领域更是确立了权威地位。
 
    3.探索开放式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致力于改变原有的封闭式传统运作模式,在充分发挥自身培训优势和特点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开放式办学模式。例如,国家行政学院已与79个国家和地区的139个机构、行政学院、企业建立了双边合作关系,与14个国际组织和多边组织开展交流合作,并成为国际行政机构联合会副主席单位和亚太地区行政机构联合会主席单位。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在上海市与市委组织部、市外办、市社科院、复旦大学等41家部门及单位确立了合作意向,建立了共同推进学员国际性建设和开发教学资源、提供优质师资的紧密合作关系。
 
    中央及国家机关和中管企业所属干部教育培训机构
 
    机构概况:
 
    目前我国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人民团体所属培训机构为75家,中管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所属培训机构为53家,分别占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总数的34.7%和24.5%,合计接近60%,是我国培训机构的中坚和基础力量。其中,中央机关所属教育培训机构主要集中在纪检监察、组织宣传、港澳台统战等方面;国家部委所属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主要与主管部门的行业性和主要职能相关,部分机构还实现了干部培训和学历教育的共同发展。中管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所属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主要为上级主管企业服务,除中高级领导干部培训之外,还兼有企业员工一般性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以及部分社会培训的职能。总体而言,这128家机构主要隶属于党和政府部门以及央企和国企,总体而言多为事业单位或国企性质,并非实质性的独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对上级主管组织存在相当程度的依附和依赖关系。
 
    主要特点:
 
    1.机构性质多样,“市场化”倾向明显。此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数量较多,已成为我国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中坚和基础力量。机构性质多样,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以及企业等。这也决定了其经费来源有所不同,即主要体现为以财政拨款、自收自支或两者适度结合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部分培训机构呈现出明显的“市场化”倾向,在完成主管部门和单位培训任务的同时,还承揽社会培训任务。此外,一些机构大力发展成人和自学考试等高等学历教育,招收专业硕士,并与部分高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部分机构甚至已经转型为普通高等院校,以开展全日制正式学历教育为主。
 
    2.培训特点鲜明,行业特色相对突出。该类机构的培训内容多与主管单位的主要职能定位和主营业务有关,行业特色相对突出。除共性的政治思想教育、素质修养教育、领导理论管理等培训外,还结合所处行业特点以及主管部门和单位自身发展的个性化需要承担部分特色工作任务。例如,国家法官学院在对高中级法院院长、副院长、各级法院高级法官及其后备人才进行任续职、晋级资格培训和审判业务专项培训以及对预备法官进行岗前培训的同时,还组织召开各类学术交流和司法专题研讨会,承担着架起国内外司法交流合作桥梁的使命;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州学院在承担技术与管理人才培训的同时,还承担着技术科研、独立硕士及博士人才培养以及客户培训任务。此外,除培训中高级干部和管理者之外,还广泛开展针对青年干部和普通员工的培训,培训受众相对广泛。
 
    3.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规模差异相对明显。总体而言,近年来该类机构在基础设施、教学硬件、培训条件等方面呈现逐步完善态势。但其规模差异还相对明显,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的资金与人员投入以及重视程度各不相同,冠以“培训中心”名称的机构规模有限。例如,部分培训中心由于仅开展内部培训,所以规模较小,还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疗养及内部接待场所。
 
我国省区市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
 
机构概况:
 
  我国省区市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主要由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构成。绝大部分省区市都设立了党校和社会主义学院,但单独设立的行政学院较少,约占9%。省区市党校及其下属党校承担了大量党内教育培训任务,但各机构规模与实力差距较大,各省区市主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三类机构的设立与发展方向。此外,部分党校和行政学院具有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向高等学历教育延伸的发展态势。
 
  主要特点:
 
  1.培训体系以党校为主、社会主义学院和行政学院为辅。省市区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明显体现出以党校为主、社会主义学院和行政学院为辅的特点。因此,党校在省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发挥着主导作用,在许多省市兼备了行政学院的职责与职能,是培养省级乃至县市级干部的主阵地,对基层党和政府干部执政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学院虽然在大部分省份均有建制,但受职能定位和教育培训受众等因素的影响,规模和影响力相对有限。
 
  2.人员结构比例差异明显,办学方式基本趋同。不同机构之间的教职工构成也存在很大差异,部分机构编制内职工以教学管理人员为主,后勤人员实行聘任制;部分机构职工中行政后勤人员所占比例较大,师资以聘请兼职教师为主,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良莠不齐。从办学方式来看,各机构大多存在计划内培训和计划外培训两种方式,计划内培训主要是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组织培训任务,计划外培训则面向市场承办培训班次,即委托办学模式。组织培训与委托办学的比例在各机构也并不相同,由机构根据自身性质和发展方向确定,政府并未出台具体监管办法。此外,部分党校也在逐步发展学历教育,并在努力扩大社会各界对党校文凭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3.积极开展网络教学,不断创新教学培训方式方法。为适应信息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多数机构积极整合现有网络培训资源,开展网络教学活动,以更好地满足干部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部分机构的网络培训人数已超过实体教学人数。此外,各级培训机构还在办学形式上不断创新,已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品牌班次和精品课程。例如吉林省在省委党校主体班次推行自选式教学、设立“吉林高端讲坛”、打造网络化自助式学习平台。
 
  其他类型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
 
  ——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
 
  近年来,我国逐步建立了许多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其中相对突出的有14家,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这些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已经成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有益补充,有助于通过实地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实现培训效果的提升,同时在提高干部教育多样化、特色化以及灵活性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例如,山东省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就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培训课程,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
 
  2009年10月,中组部、教育部适应干部教育培训发展新形势,充分利用高校优质资源为干部培训服务,制定下发《关于建立和规范高校干部培训基地的意见》,设立了北京大学等13所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这些高校都属于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校,都有两个以上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相关的国家重点学科,最多的达到15个。此外,继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立以来,各省区市普遍建立了省级高校培训基地,累计达140多所。培训对象既有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也有省市县地方干部,涵盖了党政干部、企业管理经营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三支队伍。这些高校基地服务于科学发展和干部成长,在满足了干部多层次、多样化培训需求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社会力量培训机构
 
  近年来,高等院校等社会力量也在逐步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这一方面是对传统政府主导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的有益补充,是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的新尝试;另一方面也对传统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提出了挑战,增强了培训机构的活力和竞争性。这些机构主要出于经济利益提供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并可根据委托方需要定制培训内容。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培训学院就针对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单位的管理人才提供个性化培训,并拟定了领导干部国际化素质提升专题、新媒体运用与舆论引导专题、企业“走出去”战略培训专题。南开大学在干部培训课程体系上,设计了项目类、公共类以及讲座与专题研讨等三大类课程,推行“模块式”、“菜单式”组课,同时还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订单式”课程设计,满足了学员对课程资源的个性化、差异化和具体化的要求。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10月22日、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