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下午,由成都市社科联、成都市委党校和成都日报联合主办,市党校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承办的主题为“大数据时代成都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2015年成都社会科学年度论坛党校分论坛的精品学术沙龙活动在成都市委党校举行。
本次学术沙龙邀请了成都市委外宣办、市政府火车站管委办、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交委、市农委、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青羊区、武侯区、金牛区、锦江区、高新区、新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彭州市、邛崃市、金堂县、新津县、天府新区等区(市)县相关单位的领导参加研讨。本次沙龙围绕成都市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进行讨论发言,研讨内容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召开后成都市在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如何积极探索,各区市县如何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有效结合大数据、互联网进行工作创新。立足于“宜人成都、平安成都、智慧成都”的建设,就基层如何开发应用大数据这一新兴信息技术手段,站在时代前沿,深入推进基层民生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进行深入探讨。
学术沙龙活动结束后,参与活动的领导与学者们通过互动交流,初步形成了以下共识。
第一,要明确大数据与大数据时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转变思维,变革工作理念,为大数据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积极作用营造良好氛围。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的今日中国,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实现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从单一主体到多元共治,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对社会治理创新和大数据的发展应用都高度重视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目前各级党政干部中有的对大数据认识不清,有的不知何谓社会治理,更遑论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对成都在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造成了不利影响。要推进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治理创新,首先要形成统一的认识,从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上进行有效理解、吸收和转化。
其次,在市级层面建设大数据库,由市委市政府牵头,加强社会治理相关部门的沟通,促进数据在各部门之间有效流动,提升数据价值。大数据库是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础,也是目前社会治理中较为薄弱、需要大力发展的“短板”。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镇,成都具备建设大数据库的良好环境和基础,但需要明确大数据库建设的理念和方法,科学合理、有的放矢、客观求实地进行该项工作。有效结合社会治理各相关部门的专项数据库,发挥既有数据的价值,促进各部门间合作与数据公享。
第三,要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积极尝试和运用大数据思维和大数据方法,培养和打造创新型、专业化人才队伍,向社区社会组织输送,提升社区社会治理在专业化水平。通过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通过建构大数据、云服务平台,促进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互动合作,加快实现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