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我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近日,为了总结两年来甘孜州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特色做法、主要成效和基本经验,中共甘孜州委党校组建“甘孜藏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课题组,在学习有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两个子课题组深入康定、泸定、海螺沟三地,围绕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过程中存在的困境、问题和矛盾,开展了为期4天的实地调研。
目的清晰,全面了解实情。此次调研,采取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相结合方式。调研组“一竿子插到底”,到最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详细了解所在村的自然资源优势、产业发展、人才队伍、村容村貌治理、污水处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存在困难等情况,分门别类收集整理信息,在做大量的政策解读和答疑释惑工作的同时,了解掌握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现状。
对比分析,清楚发展差别。此次调研,调研组成员既看到了康定折东片区鱼通官寨、若吉村和折西片区水桥村、新都桥镇、泸定县海子山、杵坭乡等地民宿经济的发展,也看到了蓝逸集团、庄上村大樱桃、海螺沟玫瑰花基地、大白菜基地、羊肚菌基地、木耳基地等这些产业在助推乡村振兴中取得的可喜成绩。同时,在调研的过程中,调研组成员也看到了人才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看到了民营企业发展的艰难处境,看到了贫困村和非贫困村政策支持上的差别。
直接面对,准确反映问题。调研组加强统筹,科学制定调研计划,保证调研内容不重复、调研节奏紧凑、时间安排合理和看点不“扎堆”,调研组各成员能根据自己研究方向拟定调研提纲,不搞“一窝蜂”的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大家迈开腿、张开嘴,围绕省州在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的相关政策,对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及时梳理、认真分析、展开讨论。同时,开展“头脑风暴”提出了“金点子”,助力乡村振兴,不回避矛盾,找到“真问题”,结合州情提出意见建议。
通过此次调研,课题组看到了实施甘孜州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以来乡村的变化和发展,清楚全州推动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将面临的机遇与存在的压力,为完成一篇有价值的科研报告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