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中共成都市委党校秋季主体班学员走进武侯祠博物馆,接受三国廉政文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廉洁为民的政治本色。2019年以来,成都市委党校文化建设教研部活化利用武侯祠传统文化资源,与四川省纪委、成都市纪委合作,持续深化打造“武侯祠廉政文化”现场教学基地。
本次现场教学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史为鉴又紧扣时代精神,从三国时期鲜活历史故事、人物事迹中分析提炼廉政文化的深刻内涵,积极探索廉政文化教育的“双讲模式”。即武侯祠工作人员讲述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等基本史实,重在通过历史遗存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党校教师结合廉政文化教育要求,从治国理政体系化建设角度来看待三国文化的当代价值,进一步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与党员干部党性理论教育、政治品德素质教育相结合,将历史文化与党的廉政要求融会贯通,提炼具有时代精神的廉洁文化内涵。
成都党校教师选取唐碑、刘备殿、关羽及张飞像、攻心联及诸葛亮像等具有代表性的点位重点讲解,讲授围绕“忠干义担”四字主线展开。忠即忠诚不二,干即干净廉洁,义即忠义为民,担即勇于担当。重点对唐碑中“德才道术、四者兼备”的历史表述展开分析,讲清楚中国传统执政者的执政选人用才考量。重点对“攻心”的德治作用给予深入阐释,讲清楚文化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手段的内涵。重点对诸葛亮“施君策”却谨守“臣”的地位的人格魅力展开分析讲授,回应唐碑“德才道术、四者兼备”的用人原则,揭示廉政文化的当代意义。“忠干义担”是武侯祠廉政文化教育的精髓,时至今日引领着党员干部在崇德修身、廉洁执政、恪守初心、三省吾身中砥砺前行。
党校是党员干部提升政治理论修养的主阵地,更是锤炼党性,筑牢廉洁自律思想防线的高地。双讲式现场教学模式受到主体班学员的广泛肯定,他们纷纷表示通过聆听历史故事增强了文化认同感,接受廉洁文化润物细无声的熏陶,进一步激发了提升党性修养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