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党校校园,涌动着追逐文明的热潮。11月6日,校院在文化活动中心举办“我在文明单位、我做文明职工”文明论坛。常务副校院长李新出席并讲话,校院领导李章忠、陈志全、肖敬军、裴泽庆、邓颖、吴刚强、郑勇、唐峭雪、胡雪松、张劲松,离退休党总支书记李锡炎、副书记邓荣杰出席。省直机关工委、省文明办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应邀出席。离退休老同志代表、全校教职员工、硕士研究生共380余人参加。
“心向文明,永不止步”“历史在泛黄记忆里烙印镌刻,精神在矢志奋斗中代代相传,这种精神,就是文明。”“党校姓党、薪火相传”……活动现场,14名同志登台讲述党校文明“传家宝”的故事和持续推进文明单位建设的思考。有的表达对老一辈党校人默默耕耘、架桥铺路的感恩致敬,有的展现党校人迈步新时代的文明实践,有的从本职工作感悟校园文明的磅礴力量,有的分享对建设文明单位的深度思考。讲述人中,既有奉献自己珍藏多年手稿年逾古稀的老同志,又有刚刚毕业进入党校工作的新人;既有从事教学科研决策咨询工作的教师,又有从事管理服务的工作者。整场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紧扣“文明建设”,展现了较高的思想性、启迪性和感染力。
李新在讲话中指出,文明,既是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但主要是指精神文明。作为中国人,传统文化讲“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最终实现“内圣外王”。作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讲道德不是人的自然本质固有的“善良意志”,而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党校人,就是人是文明人,风是文明风,味是文明味,行是文明行,心是文明心,校是文明校。
谈及保持全国文明单位这份荣誉的实践路径和具体措施,李新要求,首先,就是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不动摇,践行“两个坚决维护”,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确保党校始终姓党、党校人始终姓党,让党的旗帜永远在党校上空高高飘扬。其次,就是聚焦主责主业不松懈,加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固宗旨意识、增强干事创业本领;注重科学研究,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为宣传、阐释、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努力;强化辅政咨询,为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建设文化强省等提供对策性建议。再次,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停歇,全体教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做自己应当做的事,干出一番事业,从事教学的要赢得学员尊重,从事科研的赢得同行尊重,从事决策咨询的赢得领导尊重,从事行政岗位的赢得教师和社会的尊重,寻得职业幸福感和自豪感。
校院于2017年11月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巩固文明单位创建成果,持续推进文明单位建设,今年10月启动了“党校姓党、我爱党校”主题活动第二季——“我在文明单位、我做文明职工”活动。该活动是2017年举行的第一季“建设什么样的党校,做什么样的党校人”活动的延续和深化,本次主题活动分为“文明的底色”“文明的脚步”“文明的回响”等三个板块。其中,今天的论坛活动是“文明的底色”活动主要组成部分。“文明的脚步”主要由文明图展、知识竞答、扶贫帮困等三个环节组成。“文明的回响”主要是将活动成果固化,探索建立持续推进文明建设的制度和机制。
本次活动还得到了人民网、精神文明报、四川电视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四川新闻网、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