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员天地
党政综合一班开展多点支撑多极发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实现新作为学习讨论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1日 部门/单位:进修部 文:进修部 图:- 签发人:魏跃忠

  5月5日晚,党政综合一班就经济新常态下我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展开了热烈、深入地讨论。通过讨论,大家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坚定了信心,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通过讨论,大家一直认为,省委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符合党的十八大精神,符合四川基本省情,抓住了我省现阶段发展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总体趋势,是立足于向经济强省和全面小康跨越作出的科学决策,是事关我省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对优化全省重大产业和城镇布局,对激励调动各区域各方面积极性,构建全域协调持续发展新格局,推动四川多点突破、多极共兴、全域小康,意义重大。对青年干部而言,必须准确把握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科学内涵。多点,就是通过壮大区域中心城市,做强市(州)经济梯队,形成强有力的经济支撑点;多极,就是通过加快城市群和经济区发展,做大区域经济板块,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就是以做大区域经济总量为基础,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中心,以发展城市群和经济区为载体,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壮大优势产业为支撑,以扩大开放和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共富和谐为目的,以点带面、由点到极、多极共兴,形成更多更强的支撑点和增长极。

  大家一致认为,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两年多来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经济总量做大做强。2014年全省GDP达到2.85万亿元,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取得积极进展。二是成都首位度提升。2014年成都GDP突破万亿元大关,作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优势进一步凸显。三是次级突破有力。2014年全省有12个市州GDP突破千亿元大关,点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四是底部基础正在夯实。2014年全省有105个区县GDP突破百亿元,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说明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是科学的、正确的,所以必须进一步坚定信心,继续大力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

  大家一致认为,在进入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有两个问题需要高度重视:一是发展质量有待提升。2014年四川省人均GDP 35200元,比全国46531元低11331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6.7%,比全国48.2%低11.5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比重46.3%,比全国54.8%低8.5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49元,比全国20167元低4418元。二是区域协调发展有待加强。成都因为强大的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做到了“一马当先”,但对相邻市(州)而言,由于“马太效应”,资源、资金、项目进一步向成都富集,不仅没有享受到“大树地下好乘凉”,反倒成了“大树地下不长草”。所以在多点多极竞相发展的同时,仍需要高度重视五大经济区之间以及经济区内部市州的统筹协调发展问题,需要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相互之间的分工和合作,提升整体发展能力。

  为了在新常态下实现新作为,大家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落实好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省政府已经出台了工业、投资、金融、消费等稳增长的政策,但要真正贯彻落实到位,充分发挥稳增长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保持快于全国、领先西部的经济增速。二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要建立健全区域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民生发展。当前尤其是要推进成都平原城市群同城化发展、川南城市群一体发展、川东北城市群协同发展。三是加强对经济区和城市群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规划研究,合理确定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实现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四是加强全省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统筹协调,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五是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城镇功能,积极承接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转移。六是进一步做强县域经济。要继续推进扩权强县改革,最大程度将市级经济社会发展权限下放到县上,增强县域自主发展能力。要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多权同确”,构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村金融创新,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