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员天地
对外开放班学员认真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3日 部门/单位:进修部 文:进修部 图:- 签发人:魏跃忠

 

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的基础上,921日下午,递进5期对外开放班全体学员对新时期做好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主要载体、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主题研讨。
学员们一致表示,以省委全会形式专题研究部署扶贫开发工作,在我省是第一次,在全国首开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省委着眼全局、深思熟虑作出的重要决定,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我们战胜贫困、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省委组织开展的到乡到村到户集中专项督查调研,进行“扶贫大会诊”,接地气,效果好,为决胜扶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员们感到,四川作为全国扶贫开发攻坚任务最繁重的省份之一,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特点仍然突出,区域性贫困与结构性贫困并存、物质贫困与能力贫困并存、特殊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多维致贫与多元返贫并存等状况依然制约发展。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主动担当,以务实举措奋力夺取脱贫奔康的全面胜利。
学员们认为,扶贫攻坚关键在结合实际抓好落实。特别是要多措并举,落实“六个精准”基本要求:在扶持对象精准上,要处理好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关系,解决好精准“特惠”和面上平衡的关系,注意贫困对象的动态调整;在扶贫项目精准上,要注重问题导向,根据实际情况选准路子、编好规划;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充分发挥产业的支撑作用;在资金使用精准上,更多的授予县级统筹调配权,加大资金整合使用力度,把资金精准投放到村到户,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扶贫措施精准上,要根据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需求,因人因地施策、因致贫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到村到户,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户;在驻村帮扶精准上,要因村派人、强化责任,按需选派各级干部组成驻村帮扶工作组;在脱贫成效精准上,要围绕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完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在把握扶贫攻坚主攻方向上,学员们认为:总体思路要注重加快发展与扶贫开发的有机结合。既要从整体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让群众享受更多发展成果,又要综合施策、加大力度帮扶特殊困难群体,解决极少数的问题。既要解决好最紧迫最突出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又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筑牢扶贫开发坚实基础。工作理念要注重对外开放与扶贫攻坚的有机结合。扶贫攻坚不能关起门来搞,打造扶贫大产业,必须利用开放的办法,通过招商引资这一重要抓手来解决。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招商引资要服从和服务于可持续发展,使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良性互动。要用市场思维解决资金瓶颈,吸引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实现路径要注重精准扶贫与区域开发的有机结合。区域开发主要是解决贫困地区带共性的难题,从整体上改变贫困面貌;精准扶贫,强调到村到户到人,通过“滴灌”解决特殊困难群众的具体问题。两者点面结合、互为补充、相互促进,面上抓整体推进,点上抓精准扶贫,形成双轮驱动的协同效应。着力重点要注重夯实基础与提升能力的有机结合。扶贫开发既要摘“穷帽”,更要拔“穷根”。既有硬件建设的问题,也有软件建设的问题。硬件就是要突出基础设施先行,优先解决路、水、电、通信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软件就是要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搞好教育培训、公共服务等,增强贫困群众市场意识、创业能力和致富本领。
学员们就尽快推动扶贫攻坚任务落实,结合地方操作实际提出了积极建议:一是省专项扶贫规划应与“十三五”规划有机衔接,并尽快下达,便于基层抓紧落实;二是对贫困地区在交通、能源、退耕还林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如在资源富集地的留存电量方面给予倾斜;三是项目安排更多支持倾斜贫困地区,同时考虑地方实际困难,尽量取消地方资金配套。四是在力量调度上,要注意压实干部责任与调动群众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形成合力。五是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扶贫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