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第五期递进培养培训班学习期间,适逢中央召开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始终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工作原则,这为新形势下党校工作指明了方向。结合参加党校培训的体会,我感到,不论是党校教育培训,还是作为党校学员,都要做到“又红又专、又严又实”。
强固红色基因,把党的旗帜“竖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姓党,首先要把党的旗帜亮出来,让党的旗帜在各级党校上空高高飘扬。”一所党校就是一个坚强阵地。强固党校的红色基因,一要增强政治意识。党校“姓”党,首先必须“信”党,必须将“忠诚、干净、担当”体现在一切工作中,把政治融入到思考问题、课程设置、教学科研各个环节,注重随时考虑政治因素、政治影响和政治后果,保持政治上的清醒、行动上的定力,时时处处与党“一条心”。二要增强看齐意识。坚持围绕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展开工作,确保党的主张得到贯彻落实。大张旗鼓讲党的性质、讲党的宗旨、讲党的传统、讲党的作风,坚决抵制批评各种错误思想。三要增强规矩意识。党校和党校人要时刻不忘身份、不丢本分,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眼光,以行践知、知行合一,带头守纪律、讲规矩,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高地。
抓牢思想建党,把主业主课“植入心”。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思想认识是“总开关”,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一系列违纪违法案例都证明,“总开关”“总闸门”出了问题,是他们走上不归路的重要原因。一度时期党校教育中,不同程度存在“重实用、轻理论”“重业务、轻思想”现象,思想理论教育这个“主业主课”不突出甚至被边缘化。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做到入脑入心、常态长效,一是在内容上,必须把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各类班次的“必修课”“主修课”“精修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武装党的干部,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校理论教育的重中之重,全面开展党的宗旨、党规党纪、党的优良传统、党风廉政建设等党性教育培训,同时分类开展专题培训;二是在对象上,可针对党员领导干部、新任年轻干部、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干部等群体的实际“定制”不同深度、高度、角度的“思想政治课”;三是在方式上,可采取领导上讲台、基层干部上讲台、互动研讨、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并注重完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成色”、探索跟踪评估,既确保党校当作“主业主课”真教、常教、会教,又督促学员当作“主业主课”真学、真懂、真信,使理想信念成为“定海神针”,真正严修身严用权严律己、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
专注开拓创新,对理论研究“专钻精”。党校是理论研究的“主阵地”、决策参谋的“智囊团”,必须“在党的思想理论研究方面有所作为”。一要顺势而为。党校理论研究要出成果,不能“闭门造车”,必须紧贴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注重从理论武装、实践锻炼、群众智慧中历练“火眼金睛”,必须紧密联系改革发展实际,在理论研究、理论总结、理论创新方面下功夫。二要聚力而为。要向中心聚焦、向问题聚焦、向基层聚焦,集中力量议大事、解难事,选准党建制度改革、依法治国、脱贫攻坚等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下深水”“啃硬骨头”,开展对策性研究,为党委、政府提供更多“高含金量”的决策参考,避免“撒胡椒面”或“两张皮”。三要创新善为。把革命性创新和延续性创新结合起来,深度研究思考,推动形成有深度、有分量、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
紧贴时代脉搏,把教学品牌“立起来”。党校是姓党的“学校”,教学品牌是形象、是标识、是影响力。在开放的时代条件下,党校教育要更实更活更接地气,以良好风貌赢得话语权、扩展影响力。一要有精品师资。着眼长远发展需要,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知名教师,吸引一批有真才实学、年富力强、立志于党校教育事业的专业人才,提升党校整体教学水平。同时,注重对党校教师的教育、培养和历练。二要有精品课程。要发挥本地优势,盘活用好各类资源,加大交流“借力”力度,打磨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精品特色课程,让学员听得“解渴”、实践管用。三要能接上地气。新形势下的学习方式发生变革,要主动适应“互联网+”等时代潮流,积极改革创新办学理念、教学方式、体制机制,以更加喜闻乐见、务实管用的方式,为学员搭建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充分调动学习热情与潜能,增强党校教育培训实效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