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来自建筑行业的六位企业班学员与全体同学分享了其专业领域的知识、经验与体会。
四川省地矿局测绘队党委书记黄勇运用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理念,谈了对野外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方向的思考。黄勇认为,作为工业经济先行的地质勘察行业,一方面传统地质领域的队伍过剩,另一方面“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国土资源保护”等地质人才不足。因此,要对地勘单位进行结构性调整和改革。基本思路和建议:一是“保留一批”专业化队伍专门从事国家战略性地质工作,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形式进行管理。二是“合理布局一批”地勘单位,服务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三是“整合转型发展一批”,以企业化经营方式进入市场竞争。
四川省冶金地勘局蜀通建设集团董事长、总经理但玉林介绍了建筑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但玉林谈到,当前建筑业增长乏力,产能出现过剩;建筑业产业链长和涉及主管部门多,导致资源整合难度很大;人工成本增长、定额变化、行业竞争和营改增,造成行业利润持续下滑。未来,建筑企业将向发展集约化、成本精细化、技术信息化转变,低碳建筑施工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筹码,以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装配式施工为代表的建筑生产工业化时代来临。顺应时代变化,建筑企业必须集团化发展,以投资带动施工,大力创建品牌,深耕细分市场,走绿色环保道路。
四川中成煤炭建设(集团)公司董事长明宏针对我省在PPP实施和推广中存在问题,如项目落地率低、法律法规不健全、机制不完善、人才和专业咨询机构匮乏、部门间缺乏协调等,提出有关建议。一是建立PPP法或特许经营法,细化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和物有所值评价指引以及《操作指南》;二是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公共品供给效率;三是依托高校培养PPP人才队伍,加强政府部门人员培训,鼓励PPP咨询机构发展;四是加强PPP工作领导的顶层设计,学习、借鉴、推广国际国内PPP项目运作的先进作法和成功经验;五是加大PPP引导基金投入,拓宽PPP项目融资渠道。
成都蜀兴勘察基础工程公司总经理、党委委员杨庆从保障绿色发展角度,对地质工作提出具体建议。一是健全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尝试环保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监督适当分离。二是开展多学科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调查、评价,构建全省绿色发展空间体系。三是搭建城市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和地质信息平台,开展地质环境评价。四是鼓励地质勘查单位开展页岩气、煤层气、地热等清洁能源的调查研究、开发。五是由国土资源部门牵头,组织地质勘查单位开展我省耕地资源水土地球化学普查。六是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地质勘查科研单位,以城市地质调查和农村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构建起城乡空间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团委书记王新以地下空间建设运营为例,谈了建筑类企业的转型升级思路。中建西勘院抓住未来城市运营开发地下空间的战略机遇,以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智能停车场为重点,运用全产业链思维,从传统建设环节的勘察、设计、施工转型到全生命周期参与,即上游组织融资、中游承担规划设计建设、下游运营资产,从而实现全产业链一体化转型发展。在实施全产业链发展战略的同时,选择差异化发展道路,针对综合管廊运营机构缺乏的市场空白与机会,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综合管廊运营公司。来自同一单位的岩土五公司副经理陈展介绍了建筑领域的业务类型和特点,介绍了中建西勘院的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