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同济大学学习的四川省递进七期产业园区班全体同学,十分关注作为中国创新驱动实施和新兴产业发展排头兵的上海在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方面的思路与做法。经过与四川感情深厚、高度赞赏四川干部培养做法的同济大学吴志强副校长的努力,产业园区班特别争取了33个珍贵席位,全程参加了由中国工程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共同承办的首届《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之《数字创意技术与产业分论坛》。
大咖云集 思维盛宴
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钟志华院士、中央电视台总工程师丁文华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吴志强教授、愤怒的小鸟创始人Peter Vesterbacka、东方梦工厂研发与技术指导总监Nafees、虚拟人研究领域先锋、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danlel教授等十余名世界顶尖级专家,就具有颠覆性的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数字创意技术最新理念、前沿研究、实践成果、中国机遇等进行了广泛深入交流,堪称全球创新与产业对接交流的顶级盛宴。同学们感叹,这场论坛,业界领袖、大咖云集,新理念、新见解精彩纷呈,开眼界、长见识,实在是过瘾。
把握趋势 引领未来
潘云鹤院士在主旨演讲中说,2013年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收入总额超过2万亿美元,占世界各国GDP总量的3%,大大超过通信业;创造就业岗位2790万个,占世界总人口的1%,高于欧洲、日本、美国汽车制造业就业人口的总和(2500万)。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发展最快、最活跃、辐射最广的经济活动,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能。2015年中国创意产业的规模达到5939亿元,同比增长22.9%。潘云鹤院士预测未来的八大热点领域是:动漫、游戏和玩具的互动发展;电影广播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以虚拟导游、大数据搜索、VR应用等为标志的旅游智能化;城镇建筑设计特色化发展;中国创新设计崛起;个性化定制开始发力;VR、AR快速发展;网上群创的兴起。同时,提出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三大策略:其一是文化产品设计和物理产品设计并重的软硬兼施;其二是科学技术创新、文化艺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三维驱动;其三是大力发挥想象力,尤其呼吁中国教育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引领知识、制造力。
潘云鹤院士呼吁能激发创造力的教育对于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成为与会专家的共识。专家们由此进一步提出,当今世界的创新必须跨学科、跨领域,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在实现创意产业指数级增长的同时,切实提高人类对技术进步带来的幸福体验。
开放创新 观念更新
虽然未来的方向逐渐明晰,但在一个技术加速迭代、不断演进的时代里,企业该如何行事,才能跟上创新大潮?专家们的另一个建议是要“开放式创新”。比如企业向个人开放创新资源,既可以培养社会创新力量,更可以让自己变得扁平、快速,更好地应对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对于创新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比如人工智能会不会有危险?大数据会不会导致隐私泄露等问题。专家们的意见是:相信人工智能的好处一定大于风险,隐私问题同样如此。
论坛聚智 利在长远
吴志强副校长表示,中国工程院和上海市共同谋划,在浦江论坛的基础上创办“新兴产业论坛”,主要目的就是要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生物与生命科学技术与产业、高端装备与新材料技术与产业、绿色低碳技术与产业、数字创意技术与产业等各大板块链接到一起,通过论坛形式争取将其办成“世界新兴产业的风向标”。
过去十年,同济设计产业圈的快速发展,让上海东北角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设计创意的一个亮点。将来,则要以数字创意论坛落户同济为契机,搭建长效平台,广泛邀请世界创意大咖,不断交流世界创意设计的最新动态,各国创意的最新成果,吸引更多的生命学院、海洋学院、材料学院、电信学院、环境学院等,在学科中加入数字、设计、创意等元素,让学科交融激发奇妙的化学变化。“这个平台上另一种重要角色就是学生”,吴志强强调,更多专业的学生加入这个平台,与大师们零距离接触,参与互动,创新创意才会有可持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