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晚,四川省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第七期培训党政综合班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开展了在高校学习期间的第三次学员论坛。学员们围绕“依法行政”主题,分别就依法行政的基本理论、依法行政的实践问题、推进法治四川建设举措等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和交流。
学员马涛(省教育厅办公室主任)作了题为《依法行政的由来和内涵》的主题发言,梳理了依法行政的历史进程、分析了依法行政的学理原则、阐述了国务院对依法行政的相关规定。论坛回顾了我国对法治思想的曲折认识和实践过程,既客观评价了建国以后至改革开放阶段的法治建设成就和不足,又高度评价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建设辉煌成绩,特别指出了十八大以来的党中央将依法治国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将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坛分析了依法行政的内涵,认为依法行政就是政府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对行政机关来说,依法行政主要体现在主体法定、职权法定和程序法定三个方面,也就是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三个核心问题。论坛重温了国务院对依法行政的相关规定,解析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依法行政的目标、基本要求和国务院文件对依法行政的具体规定。
学员们认为,从我省来看,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出台了依法治省的决定,省政府出台了《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意见》以及关于决策程序、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政务公开、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具体规定,为推进法治四川建设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法律和制度的支撑和保障。但是,从现实来看,法治四川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依法行政的重要性与实际定位不协调,依法行政推进过程中各地各部门工作进展很不平衡,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的要求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没有得到落实;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程度不高,决策与民意的契合度不够;依法办事的氛围还未形成,行政管理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执法谋利的现象仍然存在;矛盾纠纷的依法化解情况还不容乐观。
学员们对如何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四川积极献言献策,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是转变发展理念,建立科学、完善的政绩评价体系。要打破GDP崇拜,把法治状况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把法治状况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的实绩考核指标体系。要开展依法行政第三方评估。要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对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二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妥善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要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使之成为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改变目前政府大包大揽的状况。三是建立完善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的体制机制。要完善行政决策(包括政府立法)机制,改进决策方式,建立起民主决策的长效机制。要在政府内部科学设置机构和有效配置职权,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四是加强对行政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机关内部的相互制约,科学制定行政程序,做到分权、限权。要强化人大、政协、司法部门依法对政府工作实施的法律监督。要深化政务公开,实现政府工作的公开透明,让人民监督政府。推行“开放式决策”,实现行政决策各环节的公开透明。五是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要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行政执法工作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