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5月2日,全省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第八期学术技术高端人才班就习近平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进行了专题学习讨论。

会上,学员们首先对习近平就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开展创新创造、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进行了重点学习。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一脉相承,再谈创新发展,为脱贫攻坚、农业发展“点睛”,以小见大,立意深远,实则也是针对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的具体对策, 对进一步做好四川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学员们认识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也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现动能转换升级,就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结构,提升劳动生产力、提高供给质量, 减少低端供给,增加有效供给,让农业生产“绿起来”,从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同时,要抓住创新创造的机遇,围绕绿色、有机、无公害的农产品供给开展科技攻关,为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增添动力。
学员们认为,精准扶贫是我们实现国富民强、民族复兴的首要任务和核心系统工程,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关乎党、国家和政府的公信力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切实有效政策出台,全国上下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使得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持续而深入进行,脱贫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精准扶贫不仅应重视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还要重视全局和系统,应该是一个“全过程的精准扶贫”。目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成为农村贫困地区突出的社会问题和顽疾。因此,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精准扶贫,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使广大群众少生病,使因病致贫群众能治病、治好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大举措。要增强“造血”功能,在扶贫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对口帮扶、派驻干部、绩效激励和人员交流等问题,也要考虑如何整合涉农资金,如何通过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学员们谈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扎实开展创新创造”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首先,要抢抓创新创造的机遇,面对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要顺应趋势、急起直追,要不断增强我国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从“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的转变。扎实开展创新创造,还要选准课题,要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围绕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需要开展科技攻关,从而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创新创造的环境,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形成更具激励性的制度环境”的要求,尊重科学、技术、工程各自运行规律,大力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创新科技投入方式、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的同时,关键是要尊重科技人才的创新自主权,形成允许科技工作试验失败的环境和政策,同等关爱和平等使用各类人才,从而有效激发广大科技人才的创新创造的热情和活力。
学员们还表示,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重要要求,正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开展创新创造的基本政治保障。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保持坚强政治定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扎实抓好自身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着力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争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创业先锋,认真践行省委一心为民、干在实处的要求,弘扬钉钉子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一项一项不折不扣地在基层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