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9月11日下午,中共四川省党校(四川行政学院)第27期师资培训班开展了一场题为“如何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的主题研讨。在研讨会上,师资班学员结合自身学习体会和工作实际,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增强了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体会与感知,有利于深刻学习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现将各组学员讨论情况摘要刊载如下,供进一步借鉴学习:
一、彰显以人民为本的价值理念
杨柳(甘孜州行政学院高级讲师):“中国梦”表达了一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人民情怀;一种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情怀;一种中国人民融入世界人民命运共同体的人类情怀。
徐富翠(阿坝州委党校讲师):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现了五大哲学思维: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二是笃行重效,一切从实际出发;三是牵住“牛鼻子”,把握和解决矛盾;四是把握战略机遇,推动动态优化;四是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系统地认识和解决问题。
罗丽(富顺县委党校组织人事干事):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联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可以清晰地看出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观: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而领会习近平的治国理政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在于:一切为了人民!在他的系列讲话中,“人民”一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一切都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我们应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观”的学习:人民目标观、人民导向观、人民位置观、人民立场观、人民利益观、人民主体观、人民中心发展观、人民检验观、人民监督观。
杨珣(甘孜州委党校讲师):通过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方略,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坚韧无畏,砥砺前行,变革创造的决心,能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鲜明的问题意识。为民情怀和系统思维,能直面党和国家面临的突出问题,能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能把"四个全面"聚合起来成为一个为民族复兴的系统工程,把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近期愿景结合起来,为实现人民幸福提供了政治保障和法制基础,打破体制机制障碍。
二、聚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邱语(隆昌县委党校校务委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是到2020年的头等大事;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目前还存在着人民群众办事难的情况,比如开具“你妈是你妈”等奇葩证明,很大程度源于改革不彻底或者根本没有改革,体制机制仍较落后,仍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所以还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去改革创新;全面依法治国是路径,党内领导同志对依法治国认识不深,比如查酒驾,很多被查到的都是党政领导干部,主要原因是长期“官本位”思想严重;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必须厘清党员干部行为界限,什么可以干什么不能干。
张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委员会党校教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很多新理念、新思想。 第一,阐明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期性、根本性、艰巨性。第二,全面从严治党要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问题。第三,提出“党章是总章程,总规矩”,阐明全面从严治党要强调守纪律讲规矩 。第四,提出“抓住‘关键少数’”,阐明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第五,提出“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阐明全面从严治党务必实施好干部政策。第六,提出“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阐明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第七,提出“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阐明全面从严治党要坚定走制度化建设道路。第八,提出“‘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败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解决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紧迫任务。
王晓青(阿坝州委党校教师):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党的基本路线的深化;其次,“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是治国理政的蓝图;最后,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逻辑结构上来把握这个核心要义。要在以后的工作中结合地方特色,深刻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特殊国情,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落到实处。
王太琴(丹棱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我主要思考学习了这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包括自我批评的勇气,自我完善的能力,自我提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以人为本,扶贫要扶智扶志,但有的病残只能是救助;三是生态文明——由四大文明到五大文明。按社会经济发展进度提前提出生态文明,将此作为人民最公平最普惠的福祉。四是关注制度建设,包括八项规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法律法规完善等。
三、关注脱贫攻坚主战场
满谦(巴中市委党校副校长):就巴中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有几点思考,一是“被贫困”,贫困人员精准识别难,上报的贫困户实际不贫,真正贫困人群未得上报。二是“被脱贫”,是否真脱贫缺乏鉴定标准,鉴定操作困难。三是“精准填表”:时间都用在填表上,表格内容前后不一。四是脱贫后返贫,扶贫效果维持难,很多人返贫,认为输血不如助其造血。
姜博胧(内江市委党校教师):以内江市市中区全安镇平湖村精准扶贫经验作了分享,指出有些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医疗成本太高导致脱贫困难;此外,还存在驻村干部不驻村,扶贫工作流于纸上的情况。
四、党校人怎样领会与践行
朱欣(巴中市委党校副校长):深入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各级党校教师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应当带头学、思、践、悟,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全面把握其科学内涵,深刻领会其辩证逻辑,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以指导教学与科研工作,切实担负起理论宣传责任,并在课题研究和决策咨询过程中推动理论与实践创新。
程学秆(广元市委党校教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党员“党性教育”。我们党校教师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党性教育”的方法上,不可忽略的是:无论什么方式的教育,都只能是外部辅助手段,并不能在树立学员共产主义信仰上起到根本作用。让党章、党规深入人心,要首先着眼在人心上,只有培养好的土壤,形成好的生态环境,才有可能真正让信仰扎根、成长。
王海英(彭山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站位高、格局大,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继承和发扬,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回归;既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框架式的顶层设计;也有"一带一路"、“两学一做"、"打虎拍蝇"等个个破解难题的方法举措;更有"精准扶贫”、"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国梦人民的梦"等人民情怀。我们党校人,既要深刻领会,更要广为宣讲。
郑德刚(德阳市委党校教师):党校应发挥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强化党的理论教育和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章意识,激活党员的主体意识,牢记党员的权利义务,坚定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