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员天地
追随档案记载足迹,重温四川革命历史——党外班参加赴四川省档案馆现场教学活动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25日 部门/单位:进修部 文:进修部 图:- 签发人:魏跃忠

9月22日下午,第九期优秀干部人才递进班赴四川省档案馆开展现场教学。四川省档案馆是中国省级综合性档案馆,馆藏大量清代和民国时期档案资料,其中一批革命历史档案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四川地方党留下来的珍贵文献,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档案60多万卷,包括西南大区行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川东、川南、川西、川北行署区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档案,西康和四川省级机关的档案等,是了解四川近现代发展和革命历史的重要窗口。

下午三点到达位于金牛区花牌坊街的省档案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党外班的同学首先进入到档案整理室。由于档案大都为纸质材料,纸张容易受到霉变、虫蛀的威胁,再加上时间久远,一些档案受损严重。而这些档案真实记录了不同时代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现象,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急需得到修复。我们看到,工作人员把一袋袋档案材料打开,把受损的档案一页页拿出来,铺在新的纸张上,这些纸上刷有一种特殊的粘合剂,可以把档案牢牢黏住。工作人员再对原档案上的漏洞、破损部分逐一进行修补。修补好的档案风干后还将被送到隔壁的一个工作间,由专人进行熨烫、扫描、输入电脑和编码,然后原始档案将被重新整理、装袋。电子档案的出现,避免了翻阅过程中对原始档案的损坏,而且也更便于读者调阅。整个整理、修复的工作看似简单,实则耗时耗力,需要相当的耐心。

随后,我们来到了一楼大厅,这是一个开放的区域,普通市民凭本人的身份证就可以在这里查阅档案。穿过大厅再上二楼我们来到展厅,观看了四川近现代历史展和四川革命及文化名人展览。在这里,档案不是一张张盖着各样印章的文字材料,它可以是德格印经院用以印刷佛经的一块木质印版,可以是彝族老人用来防治麻风病的经文,也可以是羌族释比祭祀祖先时留下的图画;它可以是自贡东源井记录凿井进程的“岩口簿”,可以是巴县衙门钉在某家农户门楣的“十家牌”,还可以是清代南部县一对新人百年好合前挑选良辰吉日的“喜课”。展览上丰富的档案资料,为我们描述了满清末年社会动荡的四川、民国时期激烈变革的四川、建国时百废待兴的四川,以及今时今日砥砺奋进、万象更新的四川!从满清末年到今天,100多年的历史中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四川儿女。他们中有的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流血牺牲;有的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呕心沥血;有的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他们在四川的历史乃至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他们的故事就记录在这里的档案中。

通过这次现场教学,党外班的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四川革命的历史,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和肩负的责任,更加深刻地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多么伟大的国家,一个多么伟大的时代!

学员们一致表示,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有一份档案,这份档案真正的书写者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要在自己的档案上留下美好的印记,无愧于伟大的祖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