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基地、老城区转型,是一道世界性难题。10月31日下午,第九期经济金融班全体学员带着问题参访了国家首批区域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上海杨浦区长阳创谷。走进长阳创谷,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片开阔的绿色大草坪,一排巨大的白色英文“Chang Yang Valley”显得颇为洋气。
让人意外的是,这里竟是原来上海纺织行业大名鼎鼎的中国纺织机械厂。长阳创谷负责人告诉我们,这一片地前身是建于1920年的“东华纱厂”,1952年改为中国纺织机械厂。当年,中国纺织机械厂的下游客户是杨树浦路沿线的纺织厂,2000年前后,纺织厂纷纷停业,为它们提供机械的中国纺织机械厂也随之关张。
长阳创谷除保留原始厂房的建筑特征外,还将原有的桁车、吊臂重新改造为过街廊、园区装饰等,并尽量保留原长铁轨、管道、仪表、控制箱等元素,以求重新焕发工业遗存的钢硬之美和实用功能。长阳创谷一期是文艺气的咖啡馆和餐饮区;二期专门为创业的“蚂蚁雄兵”引入众创空间,目前已集聚了“启迪之星”“优客工场”等10家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为2500名创客提供办公场所;新建的三期以一家一栋的方式出租给科创领军企业,成为“大象起舞”的天堂,目前已有“摩拜单车”“英语流利说”等6家企业入驻。今年9月15日,2017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启动仪式在长阳创谷举办,中央领导张高丽同志出席并讲话。
坐在长阳创谷的路演会堂,结合原上海市杨浦区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松亮同志的介绍,我们看到是一个百年老工业区演变为知识创新的缩影,感受到的是老城区华丽转身的再度辉煌。和所有的老工业基地一样,杨浦曾因历史的负担而止步不前甚至倒退。2003年建设“知识杨浦”,这个百年工业基地才逐步实现了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创业杨浦”的成功转型,目前成为了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首批创业先进城区、中国科协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
杨浦区实现华丽转身,主要抓了以下五个环节:一是规划先行,创新理念。提出了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确定了“两片、一线、一带”的空间布局,明确了教育服务、科学研究、科技成果孵化和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方向。二是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举全区之力配合,在重大项目、科技园区建设、环境整治、宣传氛围营造等方面与高校一起规划、推进,主动为高校服务。三是自主创新,产业转型。推动科技企业在大学周边集聚集群发展,打造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平台。四是扩大开放,提升能级。引进全世界的高端资源,汇聚国外一流创新要素。五是聚集重点,带动全局。聚焦五角场功能区,杨浦滨江发展带,以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为代表的科技园区,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新江湾城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社区五大功能区,实现了“历史的延续、文化的弘扬、功能的提升、环境的优化”。
我们怎么办?经济金融班学员在参观中陷入思索。在接下来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推动我省老工业基地老工业区转型升级,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有效借鉴杨浦成功转型经验:一要践行先进理念。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打开思路,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加快发展。二是实施规划引领。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做好顶层设计,做到多规合一、多业共兴。三是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相关体制机制,特别是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培养、引进和使用并重。四是抓好对外开放。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并举,更加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强化国际国内大企业大集团、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等的合作。五是勇于攻坚克难。大力弘扬敢于碰硬、敢担风险的精神,打造一支有战略思维、作风过硬、业务精良、心里装着群众的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