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为西部大省,发展不足仍是最大省情。省委在传达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时指出,四川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如何落实省委要求?11月4日,产业协同发展班全体学员在认真总结一周来关于《新兴产业与新型商业模式》、《第三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新城镇化中的产业布局》、《互联网模式下的共享经济》等专题业务知识学习和深入佛山市禅城区考察政务服务“一门式”改革、亿航智能无人机公司等现场教学成果基础上,围绕着如何加快四川产业转型升级这个主题举办了第3期“产业兴川”学员论坛。学员们积极转化理论学习成果,着眼当前困扰四川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优化产业布局,创新招商模式。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具体说来,产业园区作为发展实体经济主战场,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重要使命。孙勇学员以《推动产业园区发展的思考和探索》为题,指出伴随着产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升级,产业园区的发展成为了抓工业强产业、抓转型调结构、抓引进促开放和抓投资稳增长等多功能集合体,在经历高新区、开发区、科技园、文化园、农业园、特色产业园、科技新城、产业新城等发展形态基础上,提出四川产业园区建设要充分借鉴以苏州工业园、东莞松山湖等为代表的产业新城建设经验,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产业链群、完善公共服务、实施产城一体,从而实现多方共赢,促进四川产业园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邱成平学员以《产业园区建设与产业招商引资》为题,充分结合产业园区招商引资个案,指出招商引资中要加强项目考察与识别,从项目必须良好可行、签约各方依法守约、无违规操纵者、虚拟经济必须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等方面入手,严把招商项目质量关。同时,各级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项目论证必须良好可行,减少行政干预,营造良好的区域竞争力。黎龙兵学员以《发挥机构编制资源激励作用,推动产业园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为题,从发挥机构编制资源激励作用的视角深入分析了我省产业园区建设成果,指出全省各类产业园区已逐渐成为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产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的试验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先行区和产城融合发展的城镇新区。但同时,要深刻正视产业园区发展存在的激励机制不健全、设置管理不规范、权力责任不匹配、综合治理能力不强等主要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机构整合优化、机构升格与全面发展挂钩、机构升格限额管理、机构分层升格、领导职数分步核定、考核退出、一票否决等机制,从而实现产业园区的优化升级,实现全面管理、规范管理、激励管理和动态管理。
绿色产业优先,基础设施先行。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夏海荣学员以《基于交通先行与产业壮大协同发展之遂宁实践的思考》为题,在全面分析遂宁交通先行与产业壮大协同发展成果基础上,提出以新发展理念推动交通先行与产业壮大协同发展现代时。一是构建交通大走廊,为产业发展增添竞争力。推动成遂南达高铁、绵遂内城际铁路、渝遂兰高铁、遂德、南遂潼等高速公路建设,扩大高速路网覆盖面。二是畅通市域大网络,为产业协同发展创造交通优势。强化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与城市交通主干道的有效衔接,形成“四环四射”市域干线公路网络,环线建成各产业园产业相互协同更紧密。三是打造枢纽大格局,发展现代物流大产业。促进传统货运枢纽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型,全面融入蓉新欧、渝新欧、川贵广至南亚等国际物流大通道,成为全省“南向开放”的桥头堡。黄诚学员以《科技 时尚 绿色——我国纺织工业的新标签、新符号》为题,指出四川纺织产业形成了以高档工装面料为引领的纺织产业链,以苎麻和丝绸特色产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以高性能纤维的开发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同时,要实现智能制造技术,高效、低能耗、柔性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纺织装备,纺织专用应用软件系统,形成纺织各专业领域智能制造系统;要优化创新,走上创新型、集约型、生态型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之路。黄新军学员以《四川煤炭产业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分析》为题,提出我省煤炭产业面临着规模小、灾害重、管理差、基础弱、非法违法行为未得到有效遏制、煤矿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等主要问题,在创新发展理念基础上,需从四个方面抓好煤炭产业发展工作。一是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二是严格煤矿安全准入,提高准入门槛;三是加强煤矿基础管理,落实地方分级属地监管责任、职责,严肃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追究;四是加强煤矿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提高人员、经费、装备保障水平,配齐煤矿安全监管人员并严格管理。杨辉学员以《走出去 闯出川货新世界》为题,提出聚智聚力打响川货品牌,打造千企万品合作平台。一是从“统筹合作”上下功夫,做好“川货出川”顶层设计。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商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市场拓展联动长效机制,加速形成联动统一发展局面,以更高的频率、更强的密度、更大的力度、更深的领域,不断拓展川货在京销路。二是从“放大优势”上下功夫。长远谋划川货市场体系,积极推动搭建川货进京载体和平台,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系统实施好“四个一”战略,即在京建好一个四川农特产品展示中心,打造一个超级旗舰店,改扩一个仓储基地,联合创立一个网络销售平台。同时,拓展建立分销直销网络。按照“统一形象、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独立核算”的模式,与社区配送龙头企业合作,并以连锁店为依托,形成周边物流配送体系。
完善制度保障,加强人才培育。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大力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唐为之学员以《四川省推进“放、管、服”改革探索与实践》为题,深刻分析了我省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推行“放管服”五大改革实践,促进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一是通过全面清理取消审批事项、深入推进职业资格改革、全面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稳妥推进投资审批改革等措施全面推进简政放权;二是实施放宽住所登记条件、积极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等商事制度改革;三是通过建立完善权力清单制度、责任清单制度、收费清单制度等措施推动权力清单制度落实;四是通过积极推进行政权力网上运行、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建设等推动权责清单制度落实;五是通过建立完备的政务服务平台体系、推进部门形成以内设行政审批机构为主导的行政审批制度、深入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着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岳正华学员在横向分析当今国际国内产业发展基础上,以《对教育几个问题的认识》为题,从人才培养角度对“教育的使命”进行了深刻解读。他认为,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就是造就高尚的人、幸福的人。高尚的人就是思想与行为能给人以灵魂震撼和矫正的人、真实的人、真切的人。一是具有家国情怀、信仰追求;二是理解差异,认同分歧,能和他人和谐相处;三是能在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中安身立命,成为合格的劳动者。要履行好教育的使命,推动当今社会发展,积极投身祖国建设洪流,必须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共同参与进来。李建华学员以《地勘经济转型升级形势下的人才队伍建设》为题,深刻分析了企业转型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结构问题、分布和配置问题,提出三个方面的具体措施。一是机制创新。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做好内培和外送相结合,建立与科研院所、大企业大集团长期合作,培养人才。二是完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严格按照好干部“五条标准”选好干部、用好干部。坚持才不求全、用其所长的用人标准。三是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做到年龄互补,新老结合;专业互补搭配;智能互补,知识共用;领导班子合理融合,做到人才配置时长短相济,形成最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