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11 月10日,艳阳高照,产业协同发展班全体学员按照教学安排,先后赴华为、华大基因公司总部参观考察。大家深刻感受到,华为和华大基因在深圳这片创业创新的沃土上,通过艰辛发展,已经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并结出了丰硕果实,给全体学员以巨大鼓舞和深刻印象。学员们一致表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学习借鉴华为、华大基因的成功经验,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四川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增添新动能。
一、辉煌成就: 华为和华大基因分别成长为通信领域和基因测序领域的行业巨头
28年来,华为公司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开放合作,已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2013年超过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2016年击败高通,拿下5G核心技术标准;2016年华为销售收入达到5200亿元(同比增长32%),研发投入达到 608 亿元(排名中国企业第一)。在华为公司教学现场,秦晓明、刘博、郝功贵等学员十分感慨:华为之“华”不仅是大学校园式的宁静优美,而是敢为人先、遍布全球的研发机构和数以万计独领风骚的发明专利让人充分感受到他秀外慧中、气势如虹;华为之“为”不仅是先进的文化理念和职工勇创一流敢为人先的开拓奉献精神,也是跨越与领跑世界通讯技术及其智能服务的创新之为、智慧之为、开拓之为。
目前,华大基因致力为消除人类病痛、经济危机、国家灾难、濒危动物保护等方面提供分子遗传层面的技术支持。公司先后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1%)、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计划(10%)、水稻基因组计划、抗SARS研究等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工作,在《Nature》和《Science》等国际一流的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共发表论文2295篇,SCI收录1873余篇,奠定了中国基因组科学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2017年在创业板上市,市值超过900亿元。在华大基因库教学现场,何佳、秦晓明等学员倍感喜悦与振奋:华大基因的创立者汪建从变卖个人家产开头起步、10余年时光就走到世界前列,曾经饱受列强欺辱、饥寒交迫的东亚病夫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阳光雨露下才能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
二、崛起经验:华为和华大基因为什么能够成功?
学员们在考察中普遍发问:像华为、华大基因这样的公司为什么能够成功?发展中到底遵循了哪些基本原则?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经验之一:注重公司顶层设计和价值目标管理。华为为什么成功?社会上普遍认为,华为很幸运,华为在起步之初完成了顶层设计和价值目标管理,制定了《基本法》。但华为最难能可贵的是,历时一年半时间,确立了《基本法》的基本原则,首先它遵循了德鲁克的分工与组织原则,解决一个企业何以能够持续发展的问题;同时,任正非认为:一个企业为什么会倒闭,首先是现金流断了,那是表象,比他更为本质的东西,是产品不能适销对路,再比产品更为本质的是人,比人还要本质的是什么?看能否吸引最优秀的人依靠组织,获取人生价值最大化。因此,华为《基本法》开篇明确三个原则,第一是顾客原则,第二是员工原则,第三个就是合作者原则,让员工喜欢、经销商喜欢、消费者喜欢。
经验之二:坚持创新是企业永葆活力的不竭动力。卢启刚、冯灏等学员认为,华为、华大基因之所以发展迅速,走在了世界前列,成为民族的骄傲,归根到底是坚持创新驱动。华为公司十年研发投入超过3130多亿元、累计获得专利授权62519件、提交标准49000多篇……。华为已经成功走出了科技引领创新、创新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华为研发人员占45%,这也是华为进入世界前100强的最大支撑。华大基因也依托高科技的基因测序技术,开创了科研、人才、产业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道路。
经验之三:国际视野和开放合作始终是企业的制胜法宝。开放合作是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华为实现今天和未来全球领先的关键要素。华为今天在全球有16个研究所,主要分布在欧洲、日本、美国、印度等。过去20年,华为与全球200多所大学合作研发。同样,国际化一直是华大基因的DNA,华大基因在全球建立了数十个实验室,向全球输出、共享科学技术和临床基因检测方法,目前业务覆盖全球55个国家,公司曾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的全球产业机构合作排行榜中排名全球首位。
经验之四:共创共享和“轻财聚人”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华为坚持“财散人聚”的理念,建立了广泛的利益分享机制。华为的股权结构中没有任何纯粹的财务股东,17万华为员工,有8万多个人股东。任正非今天只有1.4%的股权,其它98.6%的股权被华为8万多员工持有,他们既是股东又是劳动者、奋斗者,这也带来了巨大的、持续的效应。通过建立薪酬激励系统、绩效评价系统、目标责任系统、经营情报系统、能力提升培训系统和任职资格评价系统组成全面系统的资源分享体系,六个系统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使企业有限的资源获得最优的分配方案。
三、他山之石 :华为和华大基因的成功带给四川的启示
李佳、孔卫开、杨辉等学员认为:目前四川面临发达国家及沿海地区先进技术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劳动力的“双重挤压”,要素驱动、跟随式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唯一的选择是向上突围,走创新驱动、引领型发展的路子。
启示之一:加大创新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放大效应和引领作用,创新技术改造资金使用方式,灵活采用贴息、补助、以奖代补、切块地方、产业基金入股等支持方式。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重点支持传统企业技术升级改造、企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龙头企业内涵发展和产业带动能力提升、企业创新成果产业化、企业产业高端发展等关键环节。
启示之二: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合作。着力推动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增进与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大、浙江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院校的对接,围绕航天航空与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与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持续深化合作,推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开放合作。
启示之三:加快建设高层次对外开放合作平台。持续高水平举办各类展会和高端论坛,加快推进中德创新产业园、中韩创新创业园、中法成都生态园、川法生态科技园、新川创新科技园、川捷中小企业产业园等开放合作平台建设,着力推进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青白江铁路口岸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开放口岸建设。
启示之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以开放理念、全球视野和创新举措,吸引优秀人才向优势产业、重点园区和企业聚集。深入实施“千人计划”、“天府高端引智计划”、“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加快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的行业领军人才和顶尖创业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