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员天地
产业协同发展班集中调研自贡四大主导产业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04日 部门/单位:进修部 文:进修部 图:产业协同班 签发人:魏跃忠

触摸千年盐都的历史传承,观察老工业城的转型突破。11月23日至25日,按照省委组织部的统一要求和安排,产业协同发展班全体45名学员先后调研自贡航空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文旅产业。通过密集的现场考察、交流互动、问题探讨,学员们不仅对这个全省唯一的老工业城市转型示范区有了更深入、更直观、更全面的认识,也对全省上下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迈步新征程的发展激情所鼓舞。大家一致表示,要珍惜这次体验式教学机会,全身心投入,学以致用,把自己对产业发展思考融入基层,为地方积极建言献策。同时,学会学通基层的创新实践,并带回今后的工作中,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抓机遇,构筑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85.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崛起一座航空城——短短四年间,从无到有,自贡市瞄准通用航空这一新兴产业,举全市之力,按照“全产业链、产城一体”的理念,在全省第一个布局建立通用航空产业园,领跑西南。捷克SL600型飞机、平整的跑道、21800平方米的停机坪、航站楼……在现场,看到一个“无中生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初具规模、前景可期,学员们对自贡市广大干部的前瞻性布局新兴产业、开拓创新谋发展表示由衷的敬佩,纷纷点赞。

年产航空叶片及燃气轮机叶片30万片,环类、盘类200套,飞机系统件、液压件17万件——这是自贡市海川实业公司的成绩单,也是自贡市推进航空及燃机、节能环保装备等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的缩影之一。同样,瞄准新材料产业,在党委政府支持下,自贡中天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塑料黄金”——特种聚酰亚胺系列产品,年产能达到2000吨,牢牢地站在新材料的塔尖。

一路看来,一路学习。郝功贵、黎龙兵、郑东等学员表示,自贡因盐设市,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历史上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为焕发老工业城市生机和活力,自贡市委市政府敢为天下先,抢抓机遇,下好先手棋,积极培育壮大包括通用航空在内的新兴产业,推进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发展,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的思路和举措,值得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城市借签。

二、谋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自贡是中国近现代第一个因特色产业而设立的省辖市。然而,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自贡传统制盐工业坠入低谷,千年盐都面临时代挑战。靠什么实现新一轮腾飞?调整产业结构,走工业强市道路成为自贡的历史必然。

创建于1949年的四川大西洋焊接材料股份公司,通过不断的机制、体制、产品、技术、流程创新,坚持自主研发,推动高效清洁焊接工艺技术进步,正迈步成长为全球著名的“焊接专家”。作为我国自主创建的第一个硬质合金和钨钼制品企业,通过锐意改革创新,2016年实现产值18亿元,销售收入16亿元。东方锅炉、华西能源面对国家对传统热能发电的调控,推动转型发展,全力推进节能环保发电装备,取得了积极成效。

对此,彭博文、黄新军、姚远等学员认为,自贡有厚重的工业基础,起点高,基础好,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和优质企业,传统产业集聚度高,转型发展态势好,特别是依托于东方锅炉,华西能源的产品在国内外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值得政府扶优扶强。通过这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就能促成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和行业整体转型发展,实现二次创业和二次腾飞。

黄劲松、何开华、孙勇等学员则表示,自贡老工业转型发展中,非常重视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与共同推进工作,值得学习。当地大力推进远程花园及相关安置房、城市综合体等建设,促进了产业聚集、人口集聚。随着人口规模不断壮大,带动与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实现了园区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促融合,策动文旅产业做大做强

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这是自贡的三张城市名片。围绕深厚的文化积淀,自贡市全力促进文旅融合,策动创意产业做大做强,夯实城市软实力和竞争力,为城市长远发展厚植优势。

无论是老盐场遗址、燊海井、盐业历史博物馆,还是方特恐龙公园项目、自贡灯彩文化产业集团、亘古龙腾科技有限公司,这些项目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大家对自贡特有的文化产业给予了高度关注。

程碧英、夏海荣、成武毅等学员认为,自贡依托自身文化优势,不断挖掘历史积淀,勇于创新,大胆闯世界,把井盐、恐龙、彩灯等特色文化资源,发展成特色文化产业,走出一条工业文明、传统文化、现代技术等相结合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邱成平、李佳、谢玲等学员建议,当地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上,要有更宽阔的视野、更科学的布局、更完善的配套、更时尚的产品,主动和各地对接,抢占市场。同时,产业发展要注意大题小做,也要小题大做,更要小题精做,形成文旅融合的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