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委党校统一安排部署,第21期乡镇党委书记进修班于4月17日-19日赴雅安市开展异地教学,重点学习了雅安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先进经验,开展了革命传统教育和新时期党性教育。
一、异地教学情况
4月17日早上,全体学员从省委党校出发,前往雅安,进行了为期3天的异地教学。主要开展了以下教学活动:
1.现场教学:赴名山区解放乡银木村学习利用自身茶叶产业发展优势,发展茶旅融合,实施乡村振兴,推动绿色发展的先进经验。赴名山区高岗村学习农村垃圾分类治理推动绿色环保的高岗村模式。赴芦山县龙门镇白伙新村参观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新村建设,学习农旅融合促发展、四好新村展新貌的典型做法。赴宝兴县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学习红军长征历史。赴夹金山干部学院参观学院院史馆,了解红军长征史及学院发展史。
2.课堂教学:全体学员在雅安市学府花园酒店培训中心聆听了雅安市委党校副教授张德义所作的《既要绿水青山 也要金山银山——绿色发展在雅安》报告,学习雅安绿色发展先进经验。
3.感恩教学:全体学员在芦山县“4.20”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进行了“永远的记忆 永久的感恩——‘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纪实”教学。
4.微党课:全体学员在芦山县龙门镇感恩广场上了《总书记来到这里 老百姓记在心里——“4.20”芦山强烈地震震中龙门镇的凤凰涅槃》、在灵关镇新场村上了《缅怀席懋昭烈士》,在硗碛乡泽根村誓师坪上了《红军三越夹金山》微党课,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
5.敬意教学:在夹金山熊猫古城红军广场,全体学员向烈士纪念雕像敬献花篮、再次重温了入党誓词、瞻仰了纪念碑。在夹金山干部学院进行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之冰锋》音像教学。参观了红军烈士陈列馆、陈云长征旧居、远观了红军栈道、毛泽东和朱德旧居,翻越了夹金山。
二、主要学习收获
在雅安,这个素有“雨城”、“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是“熊猫家园”、“世界茶源”的地方,通过现场教学、课堂教学、感恩教学、微党课和敬意教学等,同学们深感收获颇丰、受益良多,具体有以下几点。
1.茶旅大融合,绿美大发展。作为雅安茶产业带的重要节点,解放乡银木村立足茶旅融合发展,全面推进茶业转型升级。秉承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茶山变金山的理念,以“心红、志坚、常青”为银木精神,围绕“浪漫茶乡——月亮湖”的发展定位,新建了月亮湖风景区、知青广场、湿地公园等10个景点,在茶园实施了“茶+果”项目,形成“茶中有花、花香茶海、色彩纷呈、四季辉映”特色旅游景观,同时以知青文化为背景,通过高端民俗带动乡村振兴,打造集知青文化、民宿、垂钓、婚庆为一体的浪漫茶乡。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乡村景色,吸引了不少游客,促进了茶旅融合绿色发展,实现了乡村振兴。
2.为农“一张网”,服务“一条龙”。解放乡银木村为农服务中心由区供销社牵头,吸收区供销社参股企业、农民专合社、私营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参股,针对农产品产、供、销三个环节,开展农资供应、农技推广、农产品检测、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等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综合服务。设立“三部六中心”,开展“三帮双代”,即设立产销合作部、信用合作部、公共服务部,分设信息服务中心、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土地托管中心、电商服务中心、检测中心,开展帮民办事、帮社记账、帮村理财、代种代养、代购代销服务,形成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链条,既可以满足广大小农户个性化、便利化的服务需求,也可以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性、规模化的服务需求,可以说,只要农民愿意,农民可以做“甩手掌柜”。同时,为农服务中心还整合了涉农部门、公共服务部门的“一站式”服务窗口,为周边农民群众提供“一条龙”服务;在开展实体服务的同时,为农服务中心还建设了电商服务站,与全国供销总社“供销e家”、茶商在线等平台对接,将茶叶、猕猴桃等本地特色农产品等纳入线上经营,积极开辟全国市场。
3.百姓政务事,最多跑一次。解放乡银木村着力打造“办事不出村,服务零距离”一站式便民服务综合体。以“银木驿家”为主题,以提升组织力为核心,以提升满意度为重点,以提升幸福感为目标,聚力服务群众零距离,坚持服务下沉,制定统一标准,对村民广泛提供劳动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保障、困难救助、宅基地审批、林业采伐、孕前优生、预防接种等20余项便民服务。通过在全村范围内进一步规范和提升村级服务代办制度,促进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作用发挥,推动基层组织为民服务水平提高,坚持“零距离服务、零关系办事、零保留解释、零差别对待”的村级服务代办宗旨,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全面提升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满意度。
4.垃圾小分类,新风进村来。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解放乡高岗村积极探索垃圾治理有效路径,首创“组织引领、群众参与;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健全制度、现代管理”的高岗模式。动员群众主动参与,制定村规民约,变“群众看”为“群众干”;以户为单位每年缴纳100元环境治理费,用于村道路的保洁和垃圾的定时清运;将村内所有垃圾池全部拆除,农户在家中将生活垃圾进行三分类,村定时清运;落实门前“五包”制度,将道路、河流、沟渠、田林等落实到农户进行“五乱”监管;持续开展“生态文明户”创建活动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等方式,切实解决了农村垃圾处理难、面源污染大的问题,开启了保护青山绿水的新路子,建设了生态宜居乡村。
5. 永远的记忆,永久的感恩。“4·20”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位于芦山县新打造的汉姜古城,整个纪念馆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展览面积3880平方米,全馆分为抗震救灾、科学重建、幸福生活三个展区,真实全面记录了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艰辛历程。灾难来临,各路抢险救援大军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火速展开紧急大救援。灾后重建,“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农房、城房、基础设施、葡萄等产业园建设不断完善,新建筑新布局揭开发展新篇章,新家庭新事业开启灾区新希望。灾区人民已经走出灾难阴影,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开放意识、创业意识、文明意识明显增强,获得感、幸福感逐步提升。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灾区群众用最朴素、最真挚的方式,感恩党、感恩政府、感恩援建者、感恩爱心人士,在感恩中迸发奋进力量,将感恩精神化作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的强大动力。
6.长征万里路,最忆夹金山。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红军长征在雅安,是这一壮丽史诗中的重要篇章,中央红军从1935年5月23日进入雅安到6月18日主力部队离开,前后经历了27天,后来红四方面军也在雅安坚持斗争了数月,为之后的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刘少奇、陈云、邓小平、李先念、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长征期间,都在雅安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共和国十大元帅中的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徐向前等八大元帅在雅安指挥过战斗。翻越夹金山,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征服的第一座大雪山,成就了举世瞩目气壮山河的伟大壮举。红军长征,在雅安留下了220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这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推动雅安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伟大的红军长征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