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午,第21期乡镇党委书记进修班4班举行第四期早间微论坛,来自南充的陈昱旭和乐山市的师玉容两名学员,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结合当地实际,交流经验做法、失败教训和典型案例,分享内心感悟。
陈昱旭分享题目是《从脱贫攻坚好习惯好风气要求中谈群众教育》。从古代历史和当前现实论精神扶贫的至关重要性,分析当前农村坏习惯、坏风气主要表现在“五多五少”:一是比贫穷、攀“富亲戚”的多了,比感恩、比文明的少了;二是等靠要、盼实惠的多了,比奋斗、比创业的少了;三是邻里之间争小利、闹矛盾多了,讲谦让、真互助的少了;四是游手好闲、上访争利的多了,讲卫生、孝老人的少了;五是在乎得失、关注自家的多了,关心集体、支持公益的少了。他结合本地实际努力开展精神扶贫:抓深入摸排,分类找症结;抓各类宣教,全力浓氛围;抓评比监督,约束促好转等办法,成效非常明显。同时提出精神扶贫思路方法与现场学员一起探讨,认为顶层宏观的刚性约束机制是前提,沁人心灵的教育引导机制是关键,灵活管用的综合监督机制是保障。
师玉容围绕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和智志双扶三方面进行分享。所在沐川县属于乌蒙山片区贫困县,在2018年实现了高标准高质量脱贫摘帽。高笋乡以“党建引领、脱贫绣花”为总体思路,着力绣出民生、产业、精神和文旅之花四朵“脱贫之花”。采取“三统三近”思路建设新村,彻底改变几代人传统散居的生产生活方式;按照“产村相融、农旅融合”思路培育特色产业,让乡亲们腰包慢慢鼓起来;依托农民夜校、评先争优、民俗活动和法律护航“四大载体”开展智志双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感恩奋进。
本期早间微论坛学习氛围很好,两位学员准备充分、声情并茂,交流分享引起大家共鸣,课间休息仍继续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通过全力以赴开展脱贫攻坚,同步开展形式多样的智志双扶,让乡亲们物质上“好”起来,精神上也慢慢“富”起来,不仅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还要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