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员天地
第61、62期高校班开展教学讨论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13日 部门/单位:进修部 文:周中华 图:汪志强 签发人:魏跃忠

 

5月8日、9日下午,第61、62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在蜀光大厦3楼开展研讨学习。本班高校学员围绕“高校如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如何增强教学科研人员的责任意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如何增强政治责任感,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中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如何为治蜀兴川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四个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学员们一致认为,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重要职责和使命,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必须要坚持传播马克思主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动摇,必须要遵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不动摇。通过充分的理论交锋和思想沟通,主要形成了三点意见。

 

 

一、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非常必要

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意识形态交锋异常激烈,高校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学员们纷纷表示,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要抓好,这是事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一些高校只重视学生的技能和学术能力培养,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不够,甚至一些教育工作者提出培养“世界公民”“合格公民”,只传播知识,不讲政治。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逐渐成熟的时期,如果不及时引导,受社会不良思想因素影响,就会培育出只重金钱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甚至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掘墓人。所以要从政治高度上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二、 高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教学必须创新做法

各高校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及哲学社会科学教学改革方面各有特色。通过讨论,大家交流了思想,学习了工作方法。

第一,加强教师培训。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作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各高校普遍重视对教师们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训。这次参加省委党校培训的还有些是自然科学的老师,而大家普遍认为很有收获。

第二,重视教学改革。一些高校探索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监控、大规模开展实践教学、建立大思政共同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等。有的学校实践教学效果很好,与红色教育基地、新农村示范基地等签订协议,把学生带到现场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三,抓管理促发展。一些高校利用“双一流”建设、优质建设、“双高”建设、教学评估、教学诊改、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督导等方式加强管理,提升教学质量。针对学生陷入网络贷、套路贷等问题,一些高校加强了法治校园建设和思想教育引导。

第四,加强科研工作。教学立校、科研强校,高校需要教学科研双轮驱动。科研跟学校层次、专业水平以及教师的职称都是挂钩的。高校在服务治蜀兴川战略,发展现代产业方面更需要科学研究。例如:电竞产业、文旅产业、康养产业以及文创产业等还有很多课题需要研究。

三、 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要发挥表率作用

作为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自己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表率作用。一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教师要善于从政治高度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要锤炼自身政治意识,政治觉悟,始终要与党中央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二要有责任感和情怀。教师要胸怀祖国,明确自己的时代使命。三要有深厚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真理,要真懂才能真信。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要更加深入的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以理服人。四要有正确的价值引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向学生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