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员天地
第44期处长班和第22期高复班开展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9日 部门/单位:培训部 文:张翼冠、张怡 图:张怡 签发人:曾琦

 

9月22日至27日,由培训部负责的第44期省政府部门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和第22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进修班共83名学员在党总支书记张阁、班主任向仲梅、张怡和万小燕老师带领下来到云南保山杨善洲干部学院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所在的保山施甸县大亮山善洲林场,一眼望去,整个大亮山郁郁葱葱,难以想象30年前这里还是水土流失极其严重的地区,而改变此现象的正是原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而他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这片近六万余亩的森林,更为我们构筑了一片精神家园。五天的教学活动共分为三站。

第一站:学习杨善洲,不忘初心跟党走

一、墓园缅怀,找寻守望家乡的情怀

 

 

23号上午,在简短而隆重的开班式后,学员们来到墓园缅怀和悼念杨善洲老书记。墓园坐落于善洲林场旧场部,墓前的半身青铜塑像定格了杨善洲身着中山装、微笑凝望远方的经典形象。学员们拾级而上,向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善洲陵墓敬献花篮,向朴实无华的善洲塑像鞠躬致敬。党员同志们则在领誓人的带领下,重温“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

 

 

二、研读碑林,探寻为官为民的真谛

墓园缅怀结束后,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解读了镌刻在“碑林”中的每一个关于老书记生前为官、为民的故事。故事“当官不像官”中说的“不像官”,是因为善洲老书记为官不像其他只会在办公室指手画脚或在会议室坐而论道的官一样,他喜欢走村串户体察民情、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春种秋收状况。他是实实在在的“以一辈子的赤子之心和为民情怀,把心紧紧贴在群众的脉搏上,他用一生回答了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好官,他用一生恪守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地。

三、音像教学,探索前进的动力与信念

我们走在善洲小道上,沐浴着从小道两旁笔直的柏树间泻下来的阳光,听着讲解员关于人、关于树、关于小道的讲解介绍。我们参观了“善洲窝棚”、“老场部”和杨善洲事迹陈列室。看到老书记生前工作、生活过的简陋居所,以及他用过的工具、用品,看到大亮山由贫瘠的光山变成了近六万亩的林海,学员们感概万千,以致几度潸然泪下。这样的条件,他却有这样的决心!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坚守20多年的初心不曾改变?是什么信念引领他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直到永远?

这些答案,在我们观看了《蓝天访谈》、《清廉杨善洲》两部专题片后找到了。他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本色就是支撑他坚守20多年的初心不曾改变的力量;他对功、名、利、禄,淡而忘之坚守朴素的情怀就是引领他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直到永远的信念。

四、专题教学,解读善州精神的核心内容

 

 

在专题教学、访谈教学中,我们在杨善洲老书记同事、子女身临其境的解说下,渐渐地走进了老书记内心深处,感悟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信念坚定、践行宗旨、不懈奋斗、淡泊名利、艰苦朴素、清正廉洁、求真务实、舍家为公......,而这正是杨善洲精神的八大核心内容。在教育基地的第三天上午,我们身着旧军服,登到山顶,来到瞭望塔,亲身烧火做饭,体验老书记和同事们那些年植树造林的艰苦岁月,对比当前的幸福,我们有更深的感触。

第二站: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5号晚,我们来到了松山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观看了《松山战事》纪录片,对无数先烈舍身忘死的精神油生敬意。第二天清晨,在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讲解员的带领下,学员们向远征军第八军103师阵亡将士英烈敬献了花篮,举行了缅怀仪式,随后,参观了战争见证树,瞻仰了中国远征军雕塑群,眼前不断浮现那炮火硝烟的年代,无数先烈们将生命置之度外,奋勇抗张的画面,也一次又一次撞击自己的灵魂。在松山抗战遗址进行现场教学,再一次近距离地体验战场,似乎看到无数鲜活的生命转瞬即逝。沿着当年壕沟与掩体,仰望苍松翠柏,似乎和应着先烈的雄壮与悲凉。在现场教学中,我们不断思考幸福是什么?也许经历过峥嵘岁月,经历过生与死,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26号下午,学员们来到了位于腾冲的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看到抗战相关实物,尤其看到当年日军先进的武器装备、科学仪器时候,我们从另一角度思考战争,即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存在的先提条件,而科技是一个民族强盛的重要推动力,在任何时候不可忽视科技的力量。

第三站:多元文化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27号上午,学员们参观了位于腾冲郊外和顺古镇的艾思奇故居,故居为砖石木材结构,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在大门头悬有“艾思奇纪念馆”匾额,在西楼和厅楼上陈列着艾思奇的生平事迹。通过讲解员介绍,了解到艾思奇原名李生萱,1910年2月就诞生在水碓村,他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是开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经路的第一人,他一生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哲学著作,特别是《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两本书,曾引导无数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为丰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理论宝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长期以来都是高等院校的哲学教科书。在这里,学员们感受到古镇浓浓的文化与读书氛围,也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交融之美。

这次杨善洲干部学院环线教学让我们对怎样实现自身价值有更多思考。国富则民强,而国家的富裕有赖于我们每个人的无私奉献。我们当以杨善洲书记为学习榜样,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坚守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