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的党在江总书记的领导下,认真总结了我党成立81年以来,特别是我党执政53年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思路,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从江总书记的5.31讲话、7.1讲话到十六大总结报告,无一不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继往开来”的博大胸怀。正是在中国共产党坚强、正确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在新的一年里蒸蒸日上,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喜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小康生活正不知不觉地靠近我们。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十六大报告又为我们进一步展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以胡景涛书记为首的新的党中央领导班子,以认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擂响了向高标准的小康型社会迈进的激越战鼓,我们切身地体会到了“我们赶上了好时候”。
在这样一个好年头里,我们根据学校机关党委的安排,抓住这些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大好的国际国内形势,及时组织有关学习和讨论,并结合我部人员年轻、党员比例不高、技术要求强、继续学习压力大等实际,在学习和讨论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岗敬业、求真务实、政治进步、业务拔尖等思想的灌输,使政治思想工作更贴近年轻人的工作和生活实际,不留于形式和口头。一年来,政治思想工作成绩显著,除一名预备党员顺利转正外,又有两名青年交了书面入党申请书,三名口头提出了入党申请。
二、工作上突出重点抓中心、乘势而上展新篇:
这一年,借助两校的合并的机遇,在领导、组织的信任和支持下,信息技术部正式成立并有了极大发展的。特别是在分管领导黄校长的直接指挥下,在各位同志们的协力配合下,近一年来各方面工作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在全校逐步建立起来了良好的部门形象,赢得了较好的口碑。回顾一年来所做的工作,可圈可点的有两件。
第一是我校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校委的统一指挥下,在黄校长的亲自带领下,今年我校启动了总共耗资近400万的信息化建设第三期项目,使全省党校信息化建设的“十五”规划得以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这种大规模、高规格、全方位、高技术的IT综合性项目对我们这些从事IT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十分难的的学习和锻炼机会。通过这次历时半年多的工程,不仅使我校的信息化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建成了覆盖面广、性能高的高质量校园宽带网络,更重要的是初步建成了覆盖全省党校系统的四川干部教育网(SCGEnet),使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再次跃居全国党校前例,为下一步的远程管理、远程考试、远程教学和远程电视会议等应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整个队伍也从此项工作中的到了锻炼,学到许多新知识、掌握了许多新技能。
第二是成功组织和实施了远程考试系统。年初郭校长布置了研究开发远程考试系统的任务,并要求我们尽快组织力量、高质量、高标准、高速度地完成任务。由于此事事关重大,在黄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在教务处的积极配合下,我们迅速组织队伍,制定方案,仅用了两个月左右时间就完成了考试系统的试验模型,四月份就开始进行试用,并在试用中,根据省委组织部和我校教务处的意见,不断完善和修改。一年来,该远程考试系统在我省部分市州和我校进行了20多场考试,全部圆满完成任务,12月1日,省委组织部利用我们这套远程考试系统和我们新建成的四川干部教育网,同时在全省9个不同考试地点对660名考生进行了正规的《四川省拟任县处级党政领导职务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远程考试,此次考试取得了圆满成功,的到了考生、考试组织单位的一致好评。此外,该套远程考试系统在全国党校系统的两次会议上也进行了介绍,得到众多党校的好评和关注,已有多家省级党校表明了引进之意。据省委组织部介绍,中组部对此也极为重视,一些省委组织部也表示要引进本考试系统。通过这一考试系统软件,不仅帮助我校成功地在省委组织部争取到了《四川省拟任县处级党政领导职务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的独家组织、培训和考试的权利,抢占了新的制高点,提高了我校的声誉,同时也极大地段练了我们的队伍,增强了我部的整体能力。
三、全面超额完成规定任务,业务范围大大扩展:
- 教学工作:全年共计完成3040个教学工作量,完成规定工作量的323%,人均完成教学工作量434个。
1. 主体班及研究生班教学:共计816学时。
2. 学历班教学:共计958学时。
3. 函授主讲教师工作量及其他教学工作量:共计450学时。
4. 计算机管理中心全年承担了共94个学历班,78门课程的上机任务,22个学历班的英语听力课,5个班257名学生的毕业设计,共计提供上机机时约31万个。
- 科研工作:全年共计约18.5万字,完成规定工作量的约。
1. 参编并公开出版教材一本,我部人员完成13万字;
2. 公开发表论文4篇,约2.4万字;
3. 全国党校系统会议发言材料2篇,约1.5万字;
4. 全省党校系统会议发言材料1篇,约0.6;
5. 学校文件1份,约0.5万字;
6. 校庆陈列室信息化专栏用稿1份,约0.5万字。
7. 《四川省拟任县处级领导职务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远程考试软件系统的规划、总体设计、软件开发、综合测试和运行。
- 信息化建设工作:
1.我校信息化建设第三期项目的设计、实施与验收;
2. 四川干部教育网(SCGEnet)的设计、实施与验收;
3. 函授学院学籍管理全省联网工程的设计与验收;
4. 中央党校卫星远程教学站的搬迁与重建;
5.蜀光大厦教学及会议环境监控系统的规划、实施与验收;
6. 新建多媒体计算机房2个(120台计算机);
7. 新建成计算机投影教室6个;
- 全省性会议及培训:
1. 3月28日参加了全国党校远程教学网络管理工作座谈会,并在会上交流了经验;
2. 5月18日协助举办了全国党校系统远程教学网暨校园信息网建设宜宾现场会,并在会上交流了经验;
3. 9月28日主办了2002全省党校信息化会;
4. 12月10日主办了四川省拟任县处级领导职务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2002试点总结大会,并代表学校准备了一系列会议材料;
5. 9月29日对全省各市州党校信息化工作分管领导进行远程考试系统的演示及培训。
6. 12月11-12日对各市州党校信息化工作主要技术人员进行四川干部教育网和远程考试系统的使用、管理与维护培训。
- 行政事务及管理工作:
1. 配合学校信息化建设,部门内部较大规模的技术交流和培训7次;
2. 为加强制度化建设和进行规范化管理,组织编制有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40多个,正在逐个审定中。
3. 为用好四川干部教育网,与多家公司协谈联合培训及开展远程教学的有关事宜,方案正在拟定中。
4. 完善并提高西区学生用计算机配置近236台次,维修计算机280台次,学生用计算机的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设备利用率达到8小时/台.天。
5. 完成摄录像任务60多次,积累录像资料长度近40小时、数码照片500幅以上,录制卫星远程教学节目100余次,播放教学资料片等120多场次。
6. 完成《长风破浪》专题片一部,编辑《校庆文艺演出专辑》和《校庆活动花絮》两部,共计片长约3小时。
四、找准差距,明确原因,有的放矢改进工作:
一年来我部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是两校合并后新成立的单位,组织建设工作本生就较多,再加上信息化建设第三期工作的实施和整个部门因搬迁而形成的工作场地的调整和任务的重组等众多事情,忙到头来再认真总结一下,觉得存在问题不少。
首先是网站建设没有跟上两校合并发展得需要。两校合并后,党政网上的我校网站和“蜀光”网站的建设问题就已提出整改和调整计划,但因其他事情较多,人手太少,迟迟未能具体研究和组织实施,使我校的网站基本上停留在“面孔老”、“内容少”、“更新慢”、“使用难”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给我校的对外形象造成了不利影响。
其次是服务工作没有跟上我校信息化发展得需要。随着我校计算机宽带网节点进入家属区和覆盖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四川干部教育网的建成,网络和信息技术服务工作量暴增,由于技术力量不够和技术水平不够,造成服务工作跟不上发展需要,时有用户提出服务要求而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的情况,影响了一些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第三是内部制度建设没有跟上自身工作发展的需要。新单位成立后,各中心工作进行了重组和调整,新的规章制度各部门虽已提出初稿,但因为部门领导“工作太忙”而未能进行全面审定和协调,致使学多事情“无章可循”,造成一些工作上的无畏忙乱甚至失误。
五、展望未来有信心,再攀新高有打算:
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又将来临,在新的一年中,按照学校的“十五”规划和总体部署,仍有大量的工作有待我们去做,还有不少的攻坚战等着我们去打,但无论如何,只要有校领导一如既往的支持,有黄校长这样的专家继续把关掌舵,我部仍然能够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我们的工作做的更加出色。
学校对信息化建设的较大投入,已为我部广大技术人员施展才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不会只满足于做一个忠实的守财奴,而是要做党校行政学院未来发展新途径的探索者和开拓者。我打算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用“经营”的新理念全面推进本部门的工作,在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些值得称道的成绩来:
1. 在四川干部教育网的完善和应用方面下功夫,尤其是在基于该网络的全方位综合应用方面下大力气,在继续搞好远程考试之外,尽快将远程培训、远程教学和电视会议等功能有明确任务地发挥出来,使该网络高效地运转起来,从而带动“蜀光”网站的建设,为党校的传统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2. 利用我们计算机机房地设备优势和本部门的人才优势,大力开拓计算机专业技术、电子政务技能、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资格认证等技能培训和考核市场,进一步扩大我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为学校赢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在全体人员中确立“服务”意识,尽快完成从“管理”到“服务”的角色转换,以优质的“服务”去建立信任、开拓市场、创造效益、赢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