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作为农业经营体系创新的重要载体,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引擎。近期,由我校袁威、郭险峰、李英子、杨志华、周光普、孔庆豹、王爱玲和韩长虹组成的课题组通过在成都、遂宁、眉山、自贡等地的调研,形成了《关于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决策咨询成果。
调研发现,全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买断式”、“合同式”、“合作式”、“企业式”、“股份式”等五种运行模式,这五种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现代农业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龙头企业与农业合作社地位不对等、联合形式不规范,龙头企业作用发挥不显著的问题。
对此,课题组建议:一是加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夯实联合体的发展基础,开展四大平台建设工程,推进农业合作社的自身能力建设,加大联合体中要素合理流动机制的探索和创新,提高联合体中的违约成本;二是创新优化龙头企业与农业合作社的联合机制。从规章制度和机制设置层面加强联合体内合作的规范性,农业产业化联合应从单纯的种养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在建设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中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防控;三是真正做优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切实发挥龙头作用。加大力度培育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加快龙头企业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互联网思维与品牌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