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设 > 智库动态
《关于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促进发展我省社会经济的几点思考》--决策咨询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1日 部门/单位:系统管理员 签发人:车华武

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做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当前,我省正在着手编制“十四五”规划,把发展社会经济的相关内容纳入我省“十四五”规划,对于我省抢抓新发展阶段新机遇、应对新发展阶段新挑战,探索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推动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此,成都市委党校李发戈、袁佳、潘方勇等同志对我省社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了《关于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促进发展我省社会经济的几点思考》的决策咨询成果。       

 成果认为:(一)发展社会经济能够更好地挖掘和开发内需市场。我省人口基数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比较突出,发展社会经济,对于我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能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二)发展社会经济能够更好地带动和促进社会就业。发展社会经济,不一定能贡献多少GDP,增加多少税收,但却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社会经济创造的岗位因为对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要求不是很高,更适合被市场经济所淘汰的社会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就业;(三)发展社会经济能够更有效地减少和消除贫困。我省前期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量大面广,今年实现脱贫目标后,仍然存在相对贫困的问题,同时,返贫的风险和压力也比较大。发展社会经济,用政府+社会+市场的手段来解决贫困问题,更容易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四)发展社会经济能够进一步扩大社会服务的受益面。受我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现阶段我省社会服务的范围还不大,水平还不高,通过发展社会经济,做大社会服务的规模,提高社会服务的质量,才能满足更多的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五)发展社会经济能够更好地改进社会福利的供给方式。随着我省社会福利供给扩面提质,财政压力也开始逐渐显现。发展社会经济,改进政府大包大揽的福利供给方式,更有利于社会通过自我造血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