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党建教研部党支部现有党员教师7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博士4人。近年来,先后入选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国首批“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支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自身建设实践中,全方位彰显专家优势和专业特色,以构建学习型党支部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总结了“五学共进”学习型支部工作法,为完成教学科研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力提供了坚强有力保障。
一、基本内涵
构建学习型党组织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党史党建教研部作为专门从事执政党建设教学与研究的教研部门,承担大量主体班和研究生教学任务,担负着重大理论政策宣讲和咨询任务。支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大力挖掘特色资源,努力把政治学习与宣传阐释、理论学习与教学研究、组织学习与自我塑造、知识学习与实践运用、专业学习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运用党建舞台和支部平台,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专业精湛、结构合理、团结和谐的教研团队,集思广益,团结合作,躬身实践,探索形成了学宣共进、学教共进、学学共进、学用共进、学思共进的学习型支部工作法,有力推动了教学科研工作新发展,有效塑造了崇学、善学、助学新风尚,为新形势下构建学习型党组织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二、主要做法
(一)学宣共进:在学习宣讲中科学武装头脑
学习型党组织既姓学又姓党,其本质特征是坚持科学理论武装。针对部门承担大量理论和政策宣讲任务实际和学习型党组织的政治性特点,支部坚持“以学促宣,以宣领学”的方法,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鼓励党员及时收听收看时事新闻、阅读研究党内重要文献、下载CNKI和期刊资料、第一时间撰写理论文章,力争学在前头、悟在前头、讲在前头,确保学准、学深、学透,用以指导理论宣讲和政策阐释。十八大以来,本支部2人参加省委十八大精神宣讲团,1人为全省十八大精神“走基层”宣讲团作示范宣讲,2人参加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团,1人参加省委“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奋力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宣讲团,2人参加省第一批、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家理论辅导组,多人受邀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讲授党史党建知识,一共参与宣讲近百次,社会反响良好。
(二)学教共进:在教学相长中铸造坚强党性
针对党校教育和干部培训新需求和学习型党组织的开放性特点,支部坚持“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方法,创造性开发教学专题和科研课题,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服务。2013年以来,先后开发了《十八大党章精神解读》、《全面提高执政党建设科学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专题辅导》、《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研究》、《群众路线的历史传承与实践》等新专题,深受学员欢迎。支部积极配合教研部多次获得主体班优秀教学组织奖和个人奖,1次获得主体班精品课奖。实践证明,创造性开展党建教学,既是一次党员教师与一线党建工作者的深度对话,也是一次党性教育与道德实践的精神洗礼,党员教师的党性修养在教学相长中得到有力提升。
(三)学学共进:在取长补短中彰显团队精神
针对党建服务大局新要求和学习型党组织的成长性特点,支部坚持“学学相长、取长补短”的方法,个性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努力塑造“人人参与学习、人人贡献才智、人人分享成长快乐”的学习氛围。“学学相长”就是在教学相长的传统教育方式基础上,更加具体地要求本支部党员与党员之间在学习上的互相促进和共同提高。我们积极参与主体班课程体系建设,组织每个党员申报教学新专题,互相交流经验;积极参与主体班精品课建设,组织党员互助互听互评,共同提高水平;积极组织教学集体备课,共同观看主体班精品课录像,相互切磋借鉴;积极参与主体班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党员全员参与座谈,与学员互动研讨;积极组织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大家推荐采购好书,互相交流读书体会。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进一步丰富了学习型组织全员化、团队化、常态化的内涵,为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学用共进:在实践运用中共同成长进步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针对党的建设实效性和学习型党组织实用性特点,支部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方法,积极开展学用结合、双向互动的有益活动,鼓励党员走出去、沉下去,支持党员学得好、用得活,激励党员下基层、接地气。在横向上,主动承担省委相关部门理论座谈和调研任务,积极参与重大决策咨询和征求意见活动。同时,开展校内与组织人事处、研究生部等相关部门的联谊活动,有计划地输送党员教师到进修部、培训部加强锻炼,进一步增加对基层组织建设、党的组织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在纵向上,利用全省党校系统党建党史学会的平台功能,通过理论研讨、实地调研、提供咨询,进一步加强与市州党校的联系与交流,最大限度地把党建理论运用于基层、服务于基层、见效于基层。支部2人被聘为全省首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与考评专家,2人被聘为全省首批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师资,1人被聘为全省青少年事务中心决策咨询专家,2人被聘为张思德干部学院特聘教授,1人被聘为锦江区改革决策咨询专家。
(五)学思共进:在理性思考中培育创新精神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针对党建理论研究的时代性和学习型党组织的创新性特点,支部坚持“以学促思、以思带学”的方法,鼓励党员坚持问题导向,树立问题意识,强化问题思维,把学习与思考、调研、反思结合起来,对当前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带有一般性、前瞻性、指导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不断推进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以调查研究的实际成效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支部党员主持主研国家课题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四川日报》等权威报刊发表理论文章多篇,多次接受《人民日报》、《四川电视台》、《廉政瞭望周刊》、《四川日报》等新闻媒体采访,支部学习思考氛围浓厚,研究问题蔚然成风,理论研究成果突出,进一步彰显了学习思考的时代价值,培育了党员理论创新精神,拓展了党建研究视野和实践空间。
党史党建教研部党支部
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