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机关党建 > 学习园地
从价值回归的角度看“深改元年”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03日 部门/单位:硕士研究生班党支部 文:沈尚建 图:- 签发人:林新京

 

由于专业的原因,我一直在密切地关注着并思考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对我国的改革表现出浓重的兴趣。“深改元年”并不是我的提法,但我十分认同作者的观点。下面就是我从价值回归的角度简单地讲一讲我对目前改革的一些看法。
一、对当前我国基本国情的判断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把中国带进了社会发展的腾飞时代。但是在这多达三十年的长足进步中也不断的沉积了诸多不利于因素,这些因素对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隐患。经济的快速发展掩盖不了环境被污染、资源的枯竭、社会的不稳定的事实。
从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可以看出来,中央已经深刻认识到了我国的国情。当今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的复杂变化,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已经到了倒逼改革的严峻阶段,中央迎难而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打破固有的、保守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积极的向市场和社会发出信号,实现价值理念的回归。深化改革是继邓小平改革开放后的又一轮新的改革高潮,深化改革的高潮对今后我国的发展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改革的两个“马前卒”
(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013年6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自此,在全国全党范围广泛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总要求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级党组织认真深入基层、深入联系单位、在调民情解民困当中,“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开展自查自纠,找出工作中的毛病、漏洞。过去的官架子不摆了,党员更贴近了百姓。在学习过程中,党员同志们不断地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党群关系的不断改善,巩固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地位。
(二)“打虎拍蝇”的常态化反腐
据人民网记者整理的资料显示:从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20日的110天时间里,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案件查处”栏目总共通报了209名官员违法违纪案件,平均每周就有13名领导干部被组织调查或接受处理。反腐成为改革推进的重点前置工作,从近期的反腐结果来看,中央对腐败问题绝不姑息,有一起及时查一起,从严管党、从严治党。反腐工作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坚持常态化。把那些混在政府里面乱作为、不作为,生活腐化、贪污腐败的不合格官员清除出公务员队伍。严肃党的纪律、恪守国家法律成为党的中心小组学习的中心和重点。严厉惩处腐败行为,重塑党和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形象,给百姓以更多的信心和希望,让老百姓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更多的期待。
三、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建设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的要义就是要求政府在法律许可的框架范围内开展活动,即“法未授权不得行”。建设法治政府就是政府依法照章办事,不可胡乱作为,其精髓就是要严格限定政府的权力范围边界,管住政府那只“乱伸的手”。建设法治政府就是限制政府的权力而不是人民大众的权利。李克强总理近期多次强调要管住“这只手”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把政府的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这才是对民权的最大保障。当然,法治政府建设并不是政府自己给自己创建的,更多的还要依靠广大的人民加大对政府权力的监督。政府也要更多、更全面、更及时地推进“阳光政务”建设,让政府权力运行在阳光之下,让人们对权力的行使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政府权力负面清单制”便是政府创建法治政府的重大举措。目前在中央各部委、省政府层面已经推开。通过理清政府的权力边界,明确政府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政府权力全部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这个政策还会在地市级、县级政府层面不断演进。四川省政府层面已经全面推开权力负面清单制,下一步正在研究地市级行政权力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开启是我国政府面对新形势的最大举措。在社会转型期内,必然会有不少的阵痛,社会转型发展又必须要求我们处理好这些问题。适龄儿童上学难、劳动力人口就业难、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改变了单纯以GDP为发展目标的旧模式,在适当的时机加大民生方面投入力度,改善人民生活。重点解决好就业、贫富差距悬殊问题,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关键和重点。新一届政府上台的一年多来,也是频频的在这些方面加快改革,一些新的好的政策正在不断地颁布实施。四川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主动摸索、主动实验,在很多方面走在各省前列。
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两大关系
(一)政府不断向市场放权
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通过废除和下放行政审批,允许企业有更大的活动空间。通过放宽条件准入、降低门坎,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经营自主、最小限度的实现政府对企业行为的管制。政府更多的是改善宏观环境,加强宏观调控,对于细枝末节的东西则由政府转移到企业,企业自行决定,这就大大降低了政府过多、过度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的服务、监管职能,二者共同“搭台唱戏”。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探索了这么一条路子,对企业实行负面清单管理,通过明确自贸区内企业不能做的事,从而放宽对企业的管理和限制。由行政审批的前置管理转向后置监督的备案制,最大限度的让企业享有自主经营权。在行政审批不断地废除和下放中,我国企业注册迎来新一轮的高峰,尤其是广东、浙江、上海等发达的省区市更明显。
(二)政府不断向社会让利
“民进国退”时代正在悄悄上演,过去政府没钱却面临这大量的基础建设任务,于是兴建了众多涉及多行业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现在国企的重点都放在了盈利上,便出现了很多国企与民争利的现象。尤其是在4万亿投资的拉动下,大量的国企转向了回报率较高的房地产行业,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众多央企的战略板块和主要产业,众多央企的大楼盘出现在全国各地。央企回归创立根本,改革的转向是国企回归关乎国家战略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要从民用领域加快退出,让更多的民用企业加入生产。“国退民进”明确了国企的任务,通过对国有企业进行深化改革,加大国资委对国企的管控、中纪委深入国企反腐败等等,有利于进一步打破旧有的利益格局。通过放宽行业准入条件,让更多的民企在更广的行业、领域内参加生产经营活动。
五、降增速、稳增长,走生态文明之路
2014年1季度的GDP增速已经明显放缓,像河北、山西、黑龙江等省的GDP增速已经跌至3%-4%的区间。而今年我国整体的GDP增长预期在7.5%左右。当然,我国处在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治理大气污染的攻坚时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全国各地纷纷关掉环境污染大、资源消耗大等高投入、低产出的小作坊、小企业。
降增速是关闭这些企业带来的必然结果,政府主动降低GDP增速指标,就是为了更好地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稳增长又是现实之需,因为我国面临着就业难题,好多适宜劳动力人口在待业,所以政府也不可能一味的不限度的进行结构调整。这就需要在调整产业布局和就业之间找准平衡点,通过降增速、稳增长、使中国走上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六、深化改革关键在政策执行和落实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着实让我们兴奋了一把,我们的政府对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看得更准、摸得更透。其中提出的工作重心和要点令人倍受鼓舞。深化改革元年是新一届党委政府清理积病、补旧账的重要关键期和在新形势下抓好当前工作的机遇期。在这个承上启下的过度阶段,政府自行界定权力边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两大关系很有必要。种种迹象表明,这种价值理念上的回归已经得到政府在更高层次的认可。
各种的好政策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包含了政策的目标。但是,如果这些政策没有得到各级政府的贯彻执行,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老百姓最终也只是“空欢喜一场”。深化改革的关键重在贯彻、重在执行。今年6月6日在北京召开的8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告诉参会人员,国务院将于近日派出督查组,“督查‘最近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此次督查将引入“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评价”等方式,“既督部委,又督地方”,督查中南海的各项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李总理明确表态;“工作不到位的要严肃问责。”保持政令畅通、要求政策执行到位,凸显了中央对政策执行的重视,保障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以及更好的惠及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