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机关党建 > 学习园地
秋日丝语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2日 部门/单位:退休一支部 文:王子岗 图:- 签发人:林新京

                                                    金沙文明灿环宇

成都西郊金沙村  出土文物环宇惊1

                                          古蜀文化展风采  中华文明更绽春

曾有三星器惊世2 又现金沙脉相承

                                           七千平米初掘时   万件器物蜀都呈

 

金玉铜石智慧琢  四千余件器尤珍
实物史料补佚缺  古蜀文化孰与伦
历史车轮风掣去  蓉城西郊春风临
十余年来细研索  定有硕果伴佳音 
 
   我叹金器四十件     尤珍神鸟伴金轮3
金箔缕纹图两圈      内展旋转动态情
金光四射十二齿    银河九天穹宇明
四鸟外圈飞凫急    昭示华夏梦不停
 
更有鱼纹金冠带4 鱼剑伴人纹饰精
鱼头 展伴鳞片          剑似利器插鱼身
         人面玉琮世堪绝        细如发丝阴刻纹5
精工技艺何所致       难解之谜处处呈
 
       注:(1)2001年至2002年2月发现和初步发掘,金沙遗址出土文物小计:金器40余件、玉器900余件、铜器700余件、石器近300件,大量象牙和数万计的陶器陶片,是震惊世界的文物考古发现。
      (2)1986年在广汉三星堆发现两个窖藏坑出土大量的金器、铜器,特别是一根金杖,纹饰精美,大型铜人形面具青铜立人,是成都平原早期蜀文化的重大发现。
    (3)即现在所称“太阳神鸟”的圆形金器,在金沙南苑发掘区发现造型精美,是我国商周时期精品,外径12.5cm,内径5.29cm厚0.2cm。2002年被确定为“中国文化标识”
     (4)鱼纹金冠带是金沙出的又一精品,残长21.6cm。
     (5)在金沙遗址出土900余件玉器,很多精品,其中玉琮是其具代表的一件,阴刻纹饰,细如发丝,刻技至今为谜。
 
 
“永陵”留忆珍
 
王建前蜀帝王君   成都建墓称“永陵”
气魄宏伟帝王墓     装饰豪华难与伦
“白玉谥宝”留封号     玉大带显王权尊
诸多玉伴金银器      黎民血脂凝
尤珍基座石刻群      二十四幅舞乐笙
展隋唐舞乐之风      乐姬美貌绝尘
外来乐器融中华      中西交流实物珍
石刻艺术精湛       刀法细腻纷呈
音乐史上地位尊      西蜀文化情增
 
赞国宝错金银铜钟
 
百花潭水水碧澄     堤岸出器珍
战国错金银铜钟     国宝眼前呈
“水陆攻战”铭器   生动又传神
戈矛剑戟战云幂     舟楫船飞行
金银镶嵌精工艺    壶钟传神
国之重宝           无价倾城
 
又读左思赋《蜀都》
 
曾喜古赋源诗流   又读《蜀都》意难收
身居西蜀地      蓉城度春秋
难睹古时金城石郭      崇丽演变情留
通门十八存一、二     画坊广途增十九
旁留百廛万商渊       货殖珠玑似水流
侈侈共走富民路      繁荣强盛共谋求
春秋日丽风和时      望江浣花草堂游
都人士女游情欢    炫服靓妆胜昔俦
巴姬轻弹琵琶     蜀女长袖翩舞绸
呈皓腕嗓清婉       情痴密意流
我行诗歌道上     忘却岁高鬓已秋
 
读司马长卿赋感
 
曾读《子虚》与《上林》    相如之赋冠辞林
散体大赋称典范      规模宏大气势呈
世上多讥《长门赋》   重金动帝宫帏情
吾读此赋意非然    实为优秀抒情文
辞赋原本重铺设    独立文体传至今
楚辞辞丽展想象     屈子之辞情尤深
汉时创意赋风盛    诗歌衍行重传承
相如献赋求门径     长门之赋情永诚
 
杨雄辞赋灿文坛
 
曾游绵阳子云亭   归来细品杨雄文
吟读《甘泉》《长阳》篇   实佩意深字字斟
后少为赋钟哲文   太玄法言哲理明
口不善言文名盛   蜀中才子孰与伦
才华曾登文坛    文论承精创新
诗人赋丽皆以则    文人赋丽词浸淫
吾钟短赋酒箴篇    小赋喻深情
瓶居井眉处临深   鸱夷国器下乘
 
诗圣草堂情留记
 
近三十年来,从望江公园侧的川大校园移居城西诗圣畔侧的光华村,暇时闲游草堂,亦为人生幸事,残斋静坐之时,似有所思,以下一组小诗,浅述心意。
 
一、草堂晚岁情
 
岁高幸居诗圣侧  心畅情悦
      千年园林兴衰处    品茗聚友诗意阔
李、杜名盛情益重    《不见》诗中赞敏捷
上薄风骚掩颜谢    气吞曹刘庾丽得
柴门壁立气势显    诗书堂中珠机得
塑像陆黄伴    清幽情脉
 
二、草堂楠情
 
森森古楠今蔽天   博大苍劲显干练
诗人草堂卜居时   二百树龄古楠伴
倚楠赋诗   人楠情意牵
不意楠遭狂风拔   诗人留下千古憾
自叹新诗无处吟   景色骤变人少欢
树有憾兮人有情   诗人常忆泪难干
今日参天楠木林   以慰诗圣情与愿
 
三、竹韵清香处
 
锦城笼竹景   深含竹韵情
郁郁笼竹似滴翠   杜诗佳句千古存
风含筱翠涓涓静   朝露碧竹珠晶莹
国林长植千杆竹   万卷书诗灿蓉城
 
四、梅送君归留余香
 
春归扫却严冬愁   腊梅归隐似含羞
且喜红梅含苞意   春风吹绽园林红
杜诗《梅咏》千古赞   情意何逊在扬州
草堂梅展留君意    为何思梅乱乡愁
曾忆巡檐索梅笑    冷雨疏枝似增忧
不恋迎春花烂漫    身碾成泥香自留
且喜园林百株梅    云蒸霞蔚解君忧
 
五、桂香伴秋爽
 
我喜桂香共君同   秋高气爽日正红
杜诗烟霏思丛桂   飘泊伤蓬忆桂中
“丧乱”击碎盛唐梦    华夏大地烽烟重
草堂小居理思绪    秋月品桂秋意浓
曾记狂风卷重茅    悲苦盼厦万千幢
草堂园林珍重桂    桂馨香伴舞秋风
 
南湖情意心长留
 
“百年辛亥”秋高时   南湖泛游情似痴
行程时虽短    心中景长留
三载飞去秋爽时   思维驰飞意难收
忆鸳鸯双湖    情烟雨阁楼
临台远眺    银杏双株秋
“天外仙客”之感    巨幅山水伴舟
情钟烟雨楼    登楼顿忘忧
 
观斯楼
重檐歇山营法奇   飞橼翘角天云周
古朴典雅匠心呈   建筑珍稀难与俦
登楼远扫亭阁榭   星棋点点伴飞舟
湖面秋风戏薄雾   泛起波粼眼底收
双湖情相携   鸳鸯世间凫
钓鳌钓翁惭   鱼乐放生游
大士慈悲阁   来许别行去
米芾龙楼鲁馆诗   千年真迹碑存
棹歌百首喻奇景   景色伴歌流
春时霏霏烟雨美   夏观荷盖茭菱
秋炊轻烟袅湖面   何惧严寒凌双湖
 
南湖品御诗
 
乾隆在位六十春    六游御踪临嘉兴
八次登上烟雨楼    风流帝君江南行
赋诗十五首   特殊情意至今留
读诗似识君   烟雨南湖心
诗意展情愫    文采亦传神
心注江南景色    书法笔走行云
看春云泮濛   思烟雨倩情
鸳湖野鸥   弱柳芙轻
垂丝翠地   梅谢恋春
波动船泛   鱼樵牧耕
机杼乐织   风彩画屏
善本书藏   文彩儒尊
明月度曲水晶乐   平湖菱荷水波兴
人间时日春光逐   帝君文采实堪称
二百余载飞逝去   余游此地亦佩君
 


十二名山风情篇
 
      在过去因率生参观及工作中,对曾游历和认知的祖国大好河山中,曾留下诸多美好记忆。由于行程匆匆而未专注细琢,是以为憾。秋高晚岁之时,检视往昔笔记,查阅有关资料,似有所思。美哉,巍巍乎,志在高山矣!抽暇对中国名山“五岳”,“四佛教名山”、“三道教名山”,写下追忆之词。“十二名山风情篇”以就教并取笑于诸友。
 
“五岳”篇
 
      “五岳”制度应始于汉武帝时,汉宣帝才正式确立。即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居于东、南、西、北、中的五座大山。它是帝王巡守疆土,封禅祭天、显示武功的产物。五岳不是最高的山,由于地理位置及当时认知心理决定的。
      五岳共展民族魂,游遍五岳还看山,情颐千水万山间。看祖国、高山巍峨,青草平原,碧水池潭,缘柳堤岸,两江沃土,海波视运。衬映红日,彩云、皎月净天,都是美景展现。展示中华的脊梁是山,展现民族精神是山与江河润育下的智慧祖先。
      我喜欢高山,想让思维从高山飞上云端,乘“神舟”遨流九天。俯视蓝天白云罩映下矗立的五岳三山,两江之源,净化着自己的心灵,让晚情生活更加充实志坚。
     纵观五岳,象明珠镶嵌在两江之间,这里是祖先文化的起源,引领祖国走向更加璀灿的明天,我心无憾。
 
泰岳通天
         通天泰岳,位登五岳之首,雄伟壮丽,举世皆闻,不以山高尊,封禅成名。文圣登山小天下,谁敢僭越玉皇顶。曾忆姚鼐登山文,为观日出起五更。迎霞光现,云成异色山似林。红光摇动东海波,日光亭前气凝屏。封禅祭祖统“三数”、岱庙、斗母宫、王母池,南天门前足驻停。碧霞普照灵光斜,玉皇观上统群神。我喜摩崖石刻径,观毕石山谷坐思冥。七十二峰飘忽过,青泉飞瀑浴吾身。四景眼前现:朝夕晦盈、旭日东外,晚霞彩云变幻情。这观黄河似玉带,珠落云海玉盘鸣!
      注:东岳泰山,又名岱山,位于山东中部,高1445米。
 
衡岳飞凫三湘地
 
      雁峰为头尾岳麓,逶拖八百里,七十二奇峰,飞峙湘水之滨,常年缥渺云雾中。临斯岳,天水相济似通天,秀丽幽静泉叮咚。顶景远视天外天,视融之峰峰上峰。万广寺深藏玄机,水帘洞中戏游人。广经殿内声屏息,入此似觉入幻梦。“四绝之景”非虚妄,五龙朝岳留深忆。南岳云烟雾苍茫,多变又现彩霞天。七分山水三分云,留下衡岳心田驻。
     注:南岳衡山位于湖南衡阳,地处五岳之南故名。最高视融峰1290米。
 
华山巍峨冠五岳
 
汉时宣帝定五岳,西岳华山最巍峨。
北瞰黄河水,南睹秦岭峰;
花岗石坚断块山,雄隐险山响声从。
犹似利创依天削,突兀宇间触天穹;
五座名峰谁堪比,莲花落雁穿云中。
云台玉女现,疏密神韵互为伴;
天之神堪绝技,行人登山步步险。
志坚渡五关,千尺险山重前;
百丈峡情险,老君犁河艰。
搽耳崖上暂憩歇,登上黄龙寻奇观;
岭上纵观群峰低,忘却疲艰尽开颜。
道家传说诸景,更增西岳神幻。
贺老翠灵殿,聚仙台望天。
三元毛女仙居处,古楼建筑尚自然;
不见斧凿之痕,营造法式技精湛。
百余古迹名胜处,诗碑名画展现;
往事虽随岁逝,我心醉华山。
 
     注:西岳华山位于陕山华阴县南,高度为五岳之冠,山高2200米。
 
塞北恒岳烽火传
 
人称塞北第一山,寒武奥陶纪出现;
北控朔方南临晋,翠屏双峰峰相连。
苍劲陡立处,千仞立宇间;
中流水击激,志坚终穿山。
风蚀峰尖刺蓝天,雄险高旷示志坚;
森严庄重山魂出,塞北风情醉自然。
曾忆平沙古战场,群山纠纷地无垠;
台上烽火预敌事,遗迹留今忆忠魂。
千载风化剥蚀,创造人间奇观;
凹槽不惧悬崖,奇特建筑展现。
飞腾结构壁立处,悬空古寺现人间;
三教入佛道归一,至圣释迦手相牵。
文化交流传播处,名山贡献意非凡;
何惧严寒冰路滑,北岳留下珍忆篇。
      注:北岳恒山位于山西浑源县境,称塞北第一高山,山高2017米。
 
雄居中央话中岳
 
中岳嵩山方外山,中州大地展奇观;
黄淮水分起峰脊,洛颖箕水环山连。
石英沙岩山褶皱,形成中原特色山;
汴洛两京伴山临,人文景观代代传。
提起嵩山名,游者想少林;
佛徒尚崇武,奇事代代传。
寺伴嵩山山名远,我曾停住细索研;
古刹兴衷感慨多,千载古寺聚财钵。
武校林立僧俗众,山寺景观人涂剥;
喧闹嘻笑寻常事 何由参佛含弥陀。
 
       注: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登封县境内,主峰仅高1512米。
 
佛教名山篇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即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和安微九华山,以其山水瑰奇,秀景秀美而闻名于世。佛教传入后自洛阳白马寺建立第一个佛寺有了自己的佛徒和参拜礼节,千百年来,佛寺佛徒遍中华。由于傍山建寺授教而形成了四大佛教名山。我生来爱山不崇佛,亦不信佛参佛,但佛寺文化及其教义也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恋山识佛也成了我老年生活的一个内容,是以记。
 
五台峰奇梵音传
 
山西五台山   五峰顶平台奇观
北台峰顶冠华北   雄伟壮丽傲群山
山间溪水流   花繁草茂伴
清凉美景处   避暑宜休闻
佛菩善择佳地   两千僧尼参禅
显通佛光偕南坪    塔隐文珠倚龙泉
铜鼓铜塔铜钟声   声似梵音绕山间
近代抗日立新功   边区政府斗敌顽
领袖决策晋察冀   出奇制胜捷报传
革命遗迹共景仰   何须虔诚朝佛仙
 
峨眉秀色伴佛光
 
盆地南沿峨眉山    佛教胜地代相传
雄居川西显巍峨   细长美艳眉山现
主峰佛众金顶高   诗仙盛赞曰西极
万壑深潭蛟龙藏   千峰如笋排空间
汉时创佛寺   虔诚供普贤
唐代佛风盛   佛徒千千万
报国伏虎并万年   日诵贝页经篇
美景伴梵音   未扰灵猴攀援
佛光神灯现金项   云海日出幻奇观
 
岛中仙山天外天
 
舟山群岛突兀山   浙江普陀现佛仙
普陀洛迦喻美景   海天佛国踏波传
唐时日僧朝五台   风阻驻留停岛山
茅居崇观音   佛法禅宗虔
五百丛林三千僧   皈依菩佛亦羡仙
寺观香火袅袅起   观音香火盛海天
普济法宇慧济   三大名寺今传
大园天王藏经阁   钟鼓楼前佛徒参
寺隐珍木异卉丛   清静幽深水潺潺
林木丛中观海景   观音洞中清音传
吾临此地尘念绝   愿伴菩堤益寿年
 
九峰峰奇佛相从
 
安微九华山丛丛   九十九峰剌苍穹
拔地千峰伴万拂   天柱迎仙九峰雄
李白望九峰   情喻缘水绣芙蓉
新罗僧人云游此   隐居佛经颂
九九之龄登仙去   “金地藏”感佛徒众
地藏塔前供朝拜   寺庙明时香火重
“佛国仙城”名遐尔   “胜甲天下”情理中
溪流贯群峰   瀑泻怪石中
苍松掩翠竹   山连水自通
桃岩飘洒九子泉   莲峰云海恋峰峦
九华十景收眼底   临景伴秀何美仙
 
道教名山篇
 
         我喜中国重要学术流派道家的哲学思想,老庄哲学,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崇尚自然。但对东汉以来在中国兴起的道教及其教义,却不甚了了,知之甚微,是为憾事。和佛教一样,道教也钟灵山水之秀,借以广传教徒,与名山共存,起到“山添仙气道增色”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道法自然武当奇
 
道家武当太和山   湖北丹江美名传
千山万壑步步险   峰奇谷深风雨伴
植被丰茂处   鸟飞蝉鸣欢
七十二峰多涧洞   潭泉淙淙声岩峦
追仙求景最佳处   崇尚自然道法先
千年崇教盛   法师诚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