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川渝蓉党校系统“中新(重庆)示范项目对接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理论研讨会在渝召开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6日 部门/单位:- 文:- 图:- 签发人:-

  12月14日,川渝蓉党校系统“中新(重庆)示范项目对接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理论研讨会在重庆市委党校召开,8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重庆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谢金峰、四川省委党校副校长裴泽庆、成都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郭建平到会致辞,有关方面领导出席会议开幕式。中新(重庆)项目管理局副局长彭志明介绍了项目运作情况。重庆市社科联副主席潘勇到会祝贺。开幕式由重庆市委党校副校长曾维伦主持。

  川渝蓉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理论研讨会是由四川省委党校、重庆市委党校、成都市委党校“两地三方”联合主办、轮流承办的科研合作会,每年举办一次,今年是第九届。研讨会主要围绕国家发展重大决策部署和川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讨论,不断加强学术交流和教研合作。

  致辞时,谢金峰强调,成渝经济区的快速发展,为社科理论研究提出了新课题。川渝蓉党校人要充分利用好党校独特的资源优势,在当好“参谋”“智囊”上有新作为:一是要有崇高的使命担当,做到“党委想什么,党校就研究什么;政府做什么,党校就推动什么”;二是要有独到的战略眼光,加强对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三是要有更多的精品力作,推出更多有口碑、有影响、有特色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成渝经济区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裴泽庆指出,要充分认识中新示范项目的重要意义,中新项目是对中央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蕴含推动成渝经济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党校科研工作不断提质增效。作为明年研讨会的承办方,郭建平就中新深化互联互通合作的辐射带动效应、成渝经济区主动对接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并表示将精心筹备好明年的理论研讨会。

  去年11月7日,中新两国政府在新加坡签署了《关于建设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框架协议》及其补充协议,正式启动以重庆为运营中心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同日,重庆市政府与新加坡贸工部签署了《关于建设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实施协议》。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前景看好,潜力有待充分发挥。彭志明介绍了中新示范项目的实施背景、战略目标、发展前景等,并从规划引领、运行机制、政策创新、项目落地等四个方面介绍了中新项目的进展情况。潘勇认为,实施中新项目要把投资摆在首位,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作为支柱,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此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对接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为主题,探索川渝地区特别是成渝经济区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国家内陆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依托,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创新体制机制,主动对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实施,为成渝经济区打造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战略提供支撑。

  

  会上,“两地三方”党校系统、高校及有关机构的代表围绕主题展开交流。四川省委党校教授孙超英、广安市区域合作办副主任沈伟、重庆工商大学教授赵金锁等17位代表进行大会发言。代表们从多个学科领域以及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视角,深度探讨中新(重庆)示范项目对接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的诸多方面问题,聚焦成渝城市群中小城市借势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观点不断交流与碰撞,不乏理论共识和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会议共收到100多篇论文,参会论文60多篇,其中四川方面有42篇论文入选。参会论文将汇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