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贪风暴》是依据港岛真实重大贪腐案件改编,以ICAC打击罪犯为故事内核,讲述了以陆志廉(古天乐饰)领导的香港廉政公署在接到对黄文彬警官(林家栋饰)的贪污指控后展开调查,在一番抽丝剥茧的侦查之后,发现一个更大的贪腐案情,这又涉及到了由胡志勇律师作为幕前导演的一个惊天秘密,甚至牵涉到了香港的一个大老虎前司长徐怀景,这场打老虎的大幕徐徐拉开。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导演林德禄有过在廉政公署调研的实践,总体说来其对廉政公署的办案把握较为准确,使得这部电影真实再现了香港反腐的鲜活样本,也将廉政公署内在精神渲染的淋漓尽致,使得“廉署是香港社会发展的基石”这一市民感受真实映现。这场内蕴着人性善与恶的影片让我们领悟了反贪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打虎者”为了一片清明的天空所付出的艰辛,影片的上映暗合了当前中国轰轰烈烈的反腐热浪,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影片第一个启示是通过真实的场景,映射制度在反腐中的重要作用。腐败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原因,而《反贪风暴》则深刻的剖析了其产生的原因:人性的恶!影片安排胡志勇律师利用善良安莹的美色来达到贿赂的目的,不得不说这一招对男性颇有杀伤力,其对于男人的杀伤力甚至超越了“金钱”的效果,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再结合有一个数据说“所有男性腐败分子90%都有情妇”,似乎印证了男人难过美人关,这一点其实并没有错,君不见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冲冠一怒为红颜”,冲动之下做出的荒唐之事,这其实就是人本身所具有的色欲在起作用,这是人作为人的本性。而腐败分子就是抓住了这一点,通过色欲勾引进而配以威胁的手段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秘密。影片中所有情欲的场景都被摄像用以威胁那些老虎们,看来当老虎没有点侦查意识真不行。光有美女也不行,还需要物欲,通过金钱巩固其恶果,这样即便再坚强的人也难以自拔。这就是人性的恶,并非“人之初,性本善”所能更改的,如何避免?《反贪风暴》给出的答案是制度,通过制度的法治化来实现控制权利的目的,影片反复强调一个真理,绝对的权利即是绝对的腐败,权利必须要装进制度的笼子里。单纯依靠人性的自我控制是一种美好的想象而已。
影片最大的启示更在于法治化的反腐所带来的种种思考。香港的反腐有专门机构廉政公署,廉政公署的设立是由于上世纪70年代以前,香港社会贪污状况非常严重。所有领域都需要用钱去打点,腐败已经深入脊髓,为了避免此种情况,1974年2月15日立法局通过《香港特派廉政专员公署条例》,宣布成立一个“与任何政府部门包括警务处没有关系的独立的反贪组织”,即香港廉政公署。也昭示了廉政公署之所以在反腐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原因:独立性!影片中在陆志廉被叫去与廉政专员(也是其上司)见面之时,他有句经典回答,“廉政公署只对特首负责,是否特首不同意调查Z基金?”回答他的是,“特首很支持”。那就足够了,陆志廉傲然的离开会场说还有事要处理。可能用文字表达的独立过于抽象,但那样一种场景就是独立的真实写照。这也同时依托于廉政公署的人事独立—有完全的人事权,署内职员采用聘用制,不是公务员,不受公务员叙用委员会管辖;财物独立——经费由香港最高行政首长批准后在政府预算中单列拨付,不受其他政府部门节制;办案独立——赋予其独立的调查权。因此,廉政公署有了办案的底气,也扩展了其办案的范围,不仅限于公务员,也包括了公共事业机构,甚至私人机构。所以,影片主人公的老婆所在公司的电梯有质量问题时,其可以介入调查。如此看来廉政公署的权利特别大,谁来监督它?影片给出了答案,其内部有个L组,专门负责审查廉政公署的人员,唯一的出入在于,为防止权利专断,L组具有绝对的独立性,其总部并不在廉署总部大楼,至于他们在哪里,有些什么职员,就连在职的廉署人员也不应当知道。而影片中L组在廉政公署内部一个专门的部门,这个部门大家都知道,甚至陆志廉在办案中都差点受到了L组的阻挠,这实在是一个甚为奇怪的地方,也是观影中的一个小小疑问。廉政公署的权利受到的第二个监督在于办案的法治化,必须遵循正当的法律程序,影片开始黄文彬作为香港的高级警司廉政公署已经掌握了其收了一千万,甚至有了证人——其老婆的控诉,且随着剧情的推进,有了其与美女的不雅照片。如果根据这些试想是否可以拿下了?影片给出的答案是不可以,这些证据存在疑问,有可能被推翻,必须有更加扎实的证据,这也是尊重程序必然带来的结果。但其对于程序的尊重,对于犯罪嫌疑人人权的保障却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影片中陆志廉有一句话甚为经典,“法治是香港社会的基石”,如果没有廉政公署守好最后一道防线,整个香港就不是一个法治社会,也在侧面的表达了反贪的重要性。而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正在进行的不就是一个法治逐步深入推进的进程,这部影片在这个时间点出来,正在用一种别样的方式,来印证法治推进的重要性,这或许是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一个信号,一个启迪。(《法学家座》;法律博客法视界专栏)